:::
:::

學名:Alepes djedaba(吉打副葉鰺) 俗名:及達副葉鰺、甘仔魚、瓜仔魚、花鯧、甘仔、吉打鰺、白鯌仔(澎湖) 棲息深度:0 - 50公尺 形態特徵:體呈長橢圓形。背、腹部輪廓相當。脂性眼瞼發達,覆蓋眼之後半部。上頜齒單列。鰓耙數(含瘤狀鰓耙)38-47。體被圓鱗,胸部完全具鱗。側線直走部始於第二背鰭起點至第3鰭條間之下方;稜鱗強,存在於直走部的全部。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鰓蓋後緣上方有一個黑斑,其上緣另有一白點。第二背鰭前方鰭條暗色,且具白緣;尾鰭黃色而具黑緣。本屬全世界計4種,過去有文獻記載臺灣皆有產,唯經研究調查後發現其中A. melanoptera 的標本為A. para 之誤鑑,產地也不在臺灣;而A. para 尚未採獲任何標本,故目前臺灣僅紀錄二種,即本種及A. vari。 棲所生態:近沿海礁區常見之魚種,有時出現於混濁之水域,常聚集成群游動。以初級無脊椎動物,如蝦子、水蚤及十足類為主食。大型魚有時捕食小魚。 地理分佈:分布於非洲東岸、印度、斯里蘭卡、印尼、泰國、菲律賓、中國大陸及臺灣。臺灣各地均有產,尤以西部沿海最多。 漁業利用:重要之食用魚,一般以煎食利用之,亦可加工成鹽漬品。漁法包括延繩釣、流刺網、定置網等。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素材
主動式
領域: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INb-Ⅱ-7 動植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關。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海洋教育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2018-12-13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a700-06.jpg (112.99KB)
Xray_ASIZP0061978.jpg (134.50KB)
ASIZP0700330.jpg (218.60KB)
Jheng1240.jpg (150.45KB)
NMMBOL004259.jpg (82.28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