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30年,華藏軍隊對峙下,爆發大白事件,起因在於寺產糾紛。甘孜縣屬白利土司白利村內的亞拉寺,照例由土司撥15戶供亞拉活佛支用,該活佛因與大金寺僧人交好,遂將寺產及戶民轉贈,雙方爭執不休,最後上達川軍指揮劉文輝,劉氏遣兵佔領亞拉寺,大金寺僧人呈報駐德格藏軍,康藏戰火點燃。1931年5月,藏軍攻陷甘孜、瞻化二地,由於九一八事變,國府專員於11月擬定暫時停戰協定,承認藏軍的戰果,協議傳出後,劉文輝不表接受,藏人則認為應行重劃地界,此事遂成懸案。1932年1月,青海玉樹地區又因寺產糾紛,爆發衝突,國府命劉文輝分路進擊,8月底,藏軍退至金沙江以西,國府本著「攘外必先安內」的綱領,制止康青兩軍的續進,華藏兩方於1932年10月8日,議結〈岡拖停戰協定〉,但藏方仍藉故滋事,直至1934年5月,大金寺僧人終獲得善待,康藏糾紛始告平息。1933年12月17日,達賴十三圓寂,為多年來的爭端帶來一線曙光,國府遣派黃慕松為專使入藏致祭,追封達賴為「護國弘化普慈圓覺大師」,並負有與藏方洽談歸屬之事,但無成效,不過藏人同意人員留駐拉薩,作為雙方聯繫之用。班禪九世離藏後,無時不設法返藏,但受阻於達賴,不能如願。達賴遺囑雖歡迎班禪返藏,然而噶廈內部意見不一,國府則在1935年準備班禪的返藏活動,為之成立行署與衛隊,1936年12月,行抵青海玉樹,藏方傳來攔阻的訊息,至七七事變後,國府暫緩班禪入藏,班禪受此衝擊,於1937年12月1日圓寂。達賴十三圓寂後,1934年,噶廈三路尋訪靈童,1938年9月,傳來西藏尋獲二名、西寧一名的消息,藏人希望能將西寧靈童送至西藏參加典禮,國府撥付護送費十萬元,令馬步芳派兵護送,但為馬氏刁難,交涉經年,始於1939年7月成行,10月初至拉薩。國府派遣蒙藏委員會吳忠信委員長等人自海道入藏,1940年1月,至拉薩,先為熱振活佛等人冊封授勳,再參加達賴十四的坐床典禮。吳氏入藏的另一成就是設立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強化國府與西藏的連絡,另外,使藏人同意將班禪靈柩運回扎什倫布寺。1940年7月,日本在英國的支持下,實施封鎖中國的計畫,10月英國再次開放滇緬公路,加深國府積極籌闢國際通道的決心。1941年初,美國提議,由中英美三國合作,建造經西康至印度塞地亞的鐵路。路線的開闢可分為南北兩線(如附圖),隨後以康印之間地形特殊,軍需物資籌集困難,改為修建公路。7月與藏方洽談,提出財政補助的方法,加上英國的示意,藏方同意給與勘測隊的協助,不久英國指稱中國放棄航測,改為陸測,由藏人自決,藏方破壞河橋,調兵扼守,北線勘測因此中斷。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康印公路的修築也應聲而止。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2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