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1年遭到瓜分的波斯再度遇到軍事政變,禮薩上校(Reza Shah,1878-1944)佔據了德黑蘭,並在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勒維王朝,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在此期間,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勒維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其後伊朗人民開始推翻巴勒維國王,但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則於1953年在伊朗發動政變,阿賈克斯行動重新支持專制的巴勒維國王,這導致了伊朗人民的不滿。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另外,還簽下了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治外法權,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伊斯蘭教宗教領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1902-1989)大力反對,巴列維國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後於1964年11月4日將霍梅尼強行驅逐出境。1979年,伊朗終於爆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列維政府被伊朗人民推翻。霍梅尼回國後舉行公民投票,廢除君主制度,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了伊斯蘭共和制度。當年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佔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交惡。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1937-2006)在美國支援大量武器下發動了兩伊戰爭。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