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鴉片戰爭前後林則徐、魏源倡議建立西式海軍
點閱數:832 次 下載次數:4 次
鴉片戰爭前後林則徐、魏源倡議建立西式海軍
web
鴉片戰爭

道光19年(1839),林則徐在廣州查禁鴉片,導致英國決定對中國發動戰爭。當時林則徐在廣州,深知英國海軍戰力之強,非中國傳統水師可敵,因此制訂了「以守為戰」、「久持困敵」的策略,「此時不值與之海上交鋒,而第固守藩籬,亦足使之坐困也。」此外,林則徐又「檢查舊籍,指資仿造西船」,開始試驗仿造西船;並購買了一艘美國輪船「甘米力治號」(Cambridge),以提高廣東水師的戰鬥力。不過,這些努力的成果非常有限,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朝水師仍完全無法對抗英國海軍的攻擊而全軍覆沒。鴉片戰爭結束後,林則徐囑其友人魏源撰寫《海國圖志》一書,魏源在書中主張清朝應該「師夷長技以制夷」,建議在廣東設置造船廠、火器局,延請法國、美國的軍人與技師,教授中國人駕駛船艦與鑄造火砲等技術。魏源並主張「盡裁併水師之虛糧、冗糧,以為募養精兵之費」,強調要建立一隻新式海軍,「一專號令,二重募練」。更主張在科舉武試中中增水師一科,「專以造舶、駕舶、造火器、奇器取士」,「有能造西洋戰船、火輪舟,造飛砲、火箭、水雷奇器者,為科甲出身;能駕駛颶濤,能熟風雲沙線,能槍砲有準者,為行伍出身」。可惜,林則徐與魏源倡議建立新式海軍的構想,在當時未能付諸實施。1857-60兩次英法聯軍之役,清朝再度敗於英法的船堅砲利之下。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1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