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代又有「和買」、「和糴」之法。所謂「和買」,係指宮廷或官府需要的日用品及糧食等物,由官府向百姓購買,因買賣出於兩廂情願,故稱「和買」或「和市」。不過事實上,官府常以「和買」為名,強制要求百姓提供商品,致有勒令「科配」之實。唐德宗一度頒佈〈禁和市詔〉:「百姓困窮,弊由奸起,政苟不擾,人皆自安。其司農寺供宮內及諸廚冬藏菜,並委本寺自供,…更不得配京兆府和市。」「和糴」是唐代籌辦糧食的主要方式。籌辦糧食的目的大致有二,一是為了軍需,二是為了賑濟。由於軍需與賑濟皆為急需,所以雖名為「和糴」,仍難免強制科配於百姓。除了和糴以外,尚有「折糴」,白居易〈論和糴狀〉說道:「折糴者,折青苗稅錢,使納斛斗,免令賤糶別納見錢,在於農人,亦甚為利。」也就是百姓以糧食折抵應繳納銅錢的青苗錢,交納穀粟即可,但後來竟成為雜稅的項目之一。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4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