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西方近代教育體系的建立
學前教育:以福祿貝爾所創立的幼稚園,可說是學前幼兒教育的範疇。1855年,第一所美國幼稚園成立。初等教育:1808年,法國在拿破崙執政下,規定小學教育應重視宗教教學,培養學生盡忠於教會、國家及家庭的態度,之後,法國小學教育的內容大幅擴增,歷史、自然、地理、音樂、繪畫,均列為課程內容。德國於十九世紀初期,專為平民子弟而設的國民學校,受斐斯泰洛齊教育思想影響,具有濃厚的國家主義教育色彩及平民化的教育精神。道德實施上則強調對國家的效忠,培養忠誠、馴服、卑恭的臣民。十九世紀美國教育本土化,1837-1848年,賀銳斯.曼透推動公立小學、公立中學、公立師範學校,提升教師薪資,劃分學區,訂定學校建築標準,延長學年教學日數等措施,為公立學校制度的鼓吹,留下青名。中等教育:十九世紀歐洲各國中學,主要功能是作為升入大學作準備。在教育內容上,古典學科占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十九世紀後期,法國國立中學及市立中學,在課程上曾有意減少人文古典知識而增加科學及現代語文知識。德國在工業革命後,則重視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在學校制度上,出現了唯實中學,以迎合重視科學及技術的社會需求。美國在十九世紀初期,公共教育的呼聲甚高,加上受到美國民主政治制度的影響,一種適合大眾需求的中學漸漸受到人們的重視。高等教育:十九世紀英國大學尚是牛津及劍橋大學執其牛耳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斯賓塞及生物學家赫胥黎等,逐漸認識到一所真正的大學,應該教授各類知識,研究各個領域的問題。十九世紀的巴黎大學,教學與研究多以文學、科學、醫學、法律為主。法國高等教育階段,除大學以外,尚有高等學校,作為專業及專門學科人才的培育所在,如:軍事科學、航海、航空、礦冶、森林、農業、工程、工業等。另外,在教育部之下,設有高級師範學校,培養中小學的師資。德國在十九世紀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最值得注意的是柏林大學於1810年成立。柏林大學開啟由政府支付經費,做為大學教育公共化的一個先驅。柏林大學也為高等學府樹立了研究自由、教學自由及學習自由的風範,所謂學術自由的大學傳統,可說是由柏林大學開其先驅,影響到各國高等學府的爾後發展。美國在十九世紀高等教育發展方面,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州立大學的建立,及課程改革。布朗大學校長威蘭德認為一所真正的大學,其所教授及研究的領域應該廣泛,大學應該提供各種各類的科目,以供學生學習、教師研究。他以為大學應該提供新的課程,以迎合機械的、農業的、工業的發展需要。此外美國大學也率先建立大學選修課程的制度。美國於二十世紀初,由於受到進步教育的影響,及心理學及教育心理學對青少年生長過程的研究,因而,學者們覺得中學應該配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狀態,區分中學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初中三年階段,係試探學生的興趣,瞭解學生的性向,給予學生適當的隨性而發展的教學活動。高中三年予以分化,依其興趣、能力、性向給予適當的教學。這可說是民國十一年,中國教育改革「六三三學制」的基礎。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46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038.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