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改隸歸屬:從海關到交通部
自同治五年(1866)海關兼遞使館郵件以來,郵務即由海關試辦,至光緒四年(1878)收遞公眾信件,光緒二十二年正式奉請清帝批准開設,一直都與海關隸屬於總理衙門之下。光緒二十七年,總理衙門改組為外務部,郵政與海關便轉為外務部的業務。光緒三十二年,稅務處成立,兩者的頂頭上司變成稅務大臣。清廷同年預備立憲,改革官制,設郵傳部,迨至宣統三年(1911),郵政遂脫離海關長達四十五年的掌控,改由郵傳部接手,更名為郵傳部郵政總局,首任局長為李經方。宣統三年(1911),郵政自海關改隸郵傳部,設郵政總局於北京,各郵界總局改稱郵政局,原分局改以支局稱呼。民國元年,交通部成立,部內設郵政司,其下設郵政總局,大致繼承郵傳部舊有的規模,總理全國郵務。民國三年,郵政組織改行新制,過去就通商口岸海關轄區設置郵界的狀況起了轉變,為因應各省行政區域,大致上每省設一郵務區,每一郵務區設一郵務管理局(民國十九年後改稱郵政管理局),管理區內郵務。並因區內狀況,分設一、二、三等郵局,二、三等局設於次要的鄉鎮,同時也招商代辦,設立郵政代辦與郵票代售處的便民服務。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47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898.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