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電影院爭奪戰的開打
早期的電影並沒有專屬的電影院,由於戲劇仍是當時主要的娛樂,電影多半是於戲院之中穿插數場,戲院大部份時間仍以戲劇演出為主。1906年,西門町的「台北座」首次安排長期正式放映電影,每日早晚兩場,雖然是與戲劇混合演出,但至少電影有固定放映的機會了;到了1911年,「芳乃亭」開幕,台灣終於有了第一家戲院!這是台灣第一家純粹放映電影的電影院。之後在激烈的競爭與興盛的市場之下,各戲院也加碼雜技、偶戲、相聲表演,花招盡出、搏取觀眾捧場,一間間戲院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西門町從此成為台灣電影不可或缺的重鎮。1908年,高松豐次郎在「朝日座」放映了一批法國進口的人工著色影片,場場爆滿,電影魅力立刻成為流行!當時男性喜歡冒險動作片,女性則偏好喜劇片。高松豐次郎見機不可失,馬上和日本、歐美電影公司簽約,開設了南北專屬戲院,塑造了台灣電影發行及放映制度的雛形。1915年「新高館」和「芳乃亭」兩家電影院,亦在相互競爭下分別與日本內地兩大電影公司「天活」、「日活」簽約,成為專映電影院。1920年起還增加了設備新穎一流的「新世界館」加入戰場。搶片源、搶觀眾、比新鮮、比設備,電影院的戰爭可說更加的白熱化了。日本人稱呼戲院的名稱很多種:「座」、「亭」、「館」都有。通常電影院外面有手繪看板,畫著日式洋人圖像。早期許多高級戲院內鋪以榻榻米座席,觀眾進戲院是需要脫鞋的,有的戲院還僱有專人看管鞋子。入場時會隨票贈送電影介紹「本事」,電影院內有設置吸煙區,兩旁垂有布幔,放映機的聲音嘎嘎傳來。電影院中有數位茶房負責招待,可以吃點心,也可以喝咖啡,還可以選擇包廂觀賞,是相當時髦的娛樂社交場所。而銀幕前,有辯士與樂隊分別立於舞台兩旁,生動的劇情解說,加上動人的配樂,吸引觀眾沈迷於電影劇情之中。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85
下載數:4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856.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