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屈辱的對土和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20年8月10日協約國與鄂圖曼土耳其所簽訂的條約稱為「色佛爾條約」(Treaty of Sevres),內容規定:土耳其在歐洲的領土大多由希臘與義大利瓜分;巴勒斯坦與美索不達米亞成為英國的「託管地」;敘利亞和黎巴嫩成為法國的託管地;安納托利亞南部成為義大利的勢力範圍;黑海海峽由國際共管。仍由鄂圖曼帝國保有的領土,僅剩下君士坦丁堡和小亞細亞的北部和中部。鄂圖曼帝國的武裝力量被限制在五萬人以內,其財政經濟由戰勝國監督。在第一次大戰結束後,戰敗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面臨的是即將被歐洲列強瓜分的命運。因此後來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將8月10日這天訂為國恥日。在1915年加里波里(Calipoli)戰役中,當時英、法、澳、紐聯軍將近五十萬的聯軍希望殺出一條水路通往伊斯坦堡,經過九個月的奮戰,土耳其在凱末爾上校的領導下成功保衛達達尼爾海峽,共計有五十萬人傷亡,這是第一次大戰最慘烈的戰役之一。1985年土耳其人紀念碑(Turkish Memorial)正式揭幕,上面刻了凱末爾所寫,充滿象徵和解的文字:對我們來說,每個強尼和梅荷梅特(為雙方常見的名字)沒有不同,他們在我們的土地並肩躺下,從遙遠的國度送兒子到這裡的母親們,請你們擦乾淚水,你們的兒子在此陣亡之後,已經安詳地躺在我們的懷抱,他們已經變成我們的兒子。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98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849.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