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台灣民主國的抗日
1895年4月17日,日清兩國簽署馬關條約,自5月8日生效,台灣成為日本帝國的領土。割讓台灣的消息透過洋行、外國商人口耳相傳,台灣住民皆感到震驚,地方士紳推派代表向台灣巡撫唐景崧求證,並表達誓死與日本對抗的決心。唐景崧接受南洋大臣張之洞的意見,並與地方士紳商議後,電告清廷,報備將以「獨立建國」的名義謀求自立。5月23日發表「台灣民主國自主宣言」。然而,唐景崧身為民主國總統,在就職十天之後,就從淡水搭乘德國商輪逃回廈門,被戲稱是「十日總統」。民主國內部群龍無首,招募而來的「廣勇」開始對地方住民燒殺劫掠。等到日本軍由澳底(今台北縣貢寮鄉)登陸順利進逼基隆後,台北商民派辜顯榮前去引導日軍進駐台北城。唐景崧逃跑不久,丘逢甲也逃回廣東,林朝棟也隨即內渡漳州,台灣民主國形同瓦解。6月28日,台南紳民公推劉永福繼任民主國總統,劉永福堅持不就,但答應繼續領導抗日。日軍雖進入台北城,號曰「始政」,實際所能控制地區僅淡水、基隆、台北而已。經過稍事整補後,繼續向南進逼。但是日軍面對的是由胡嘉猷、黃娘盛、徐驤、姜紹祖、吳湯興所領導,以桃、竹、苗客家人為主所組成保鄉衛土的義軍,故日軍進展十分緩慢,直到8月下旬才逼近彰化。退入彰化的義軍與鎮守彰化的新楚軍及北援的黑旗軍結合,於八卦山與日軍展開約十日的殊死戰,最後在兵力相差懸殊下,義軍領袖吳湯興、黑旗軍將領吳彭年及多名抗日軍領袖戰死,彰化失陷,日本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於戰役中受傷,後來不治。10月初,日軍繼續南下,攻下嘉義後,為求速戰速決,乃決定除南進的陸路軍之外,另派由乃木希典、伏見宮親王率領的兩支軍隊,分別由屏東枋寮及嘉義布袋登陸,對台南實行三面夾攻。10月中,由布袋登陸的日軍,逐漸逼近台南;另一支由枋寮登陸的日軍,雖受到六堆客家抗日軍的強力抵抗,仍順利地攻取南部各地。至此,台南已受到日軍三面包圍,20日,劉永福見大勢已去,不得不由安平乘英輪逃離台南,台南紳民仿台北模式請日軍入城。21日,日軍進入台南,民主國完全瓦解,全台遂完全陷入日軍手中。11月18日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宣告「全島悉予平定」。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848
下載數:13
點讚數:0
分享數:1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810.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