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1年鄭成功登陸臺灣後,未待荷蘭人投降即著手行政區域的規劃,是先將赤崁地區改稱東都明京,設承天府及天興和萬年兩縣。之後以東都稱呼全臺,改赤崁地區(即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天興縣的轄區在今日臺南縣以北的區域,縣治設於佳里與(今臺南縣佳里鎮);萬年縣轄區則是包括今日臺南縣以南的地區,縣治設於二贊行(今臺南縣仁德鄉二行村)。1662年熱蘭遮城的荷蘭人投降之後,鄭成功將之乃名為安平鎮。澎湖也於此時改設安撫司,並屯戍重兵以捍衛臺灣本島之安全。這是郡縣制度首次在臺灣出現。在中央官制方面,設有吏、戶、禮、兵、刑、工等六官,六官之下設司務(後改稱都事)和協理各一員。鄭成功領有臺灣不久後,即感染風寒而亡,由其子鄭經繼位。在鄭經時期,行政制度又進一步調整。1664年,鄭經改東都為東寧,成為全臺的稱呼。同時改天興、萬年兩縣為州,各置知州,並於澎湖及南北二路設安撫司,各由安撫使治之。承天府與兩州之下計轄4坊24里和原住民各社。坊設簽首、里置總理,負責處理民事,整理戶籍。至於中央官制方面則增設諮議參軍、察言司、承宣司、審理司、賞勳司和中書科。顯見鄭經繼位後的鄭氏政權,已是一個獨立自主的王國。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