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部輔導各地成立商會,是為了利用商人之間的人際網絡與實務經驗,來推動政令與提供意見。由於商會的首要工作是先將轄區的商家納入會員,並登記備案,使商會對於該地商家的經營狀況有所了解,同時具備有動員能力。此外,為了開啟商智,商會通常設有閱報所,備齊各種實業報刊讓會員免費閱覽,加上商戰思潮的影響,使得商人對於國內外產業動態相當關心。對於與自身權益相關的事務像是修定商法、商標權交涉等事,更是積極參與。例如,1904年美國修改排華法案,引起強烈不滿,上海商務總會立刻發動抵制美貨運動,造成極大的風潮,最後美國只能經由外交管道向中國政府施壓,由官方予以壓制,才結束這場風波。商部輔導各地成立商會,是為了利用商人之間的人際網絡與實務經驗,來推動政令與提供意見。由於商會的首要工作是先將轄區的商家納入會員,並登記備案,使商會對於該地商家的經營狀況有所了解,同時具備有動員能力。此外,為了開啟商智,商會通常設有閱報所,備齊各種實業報刊讓會員免費閱覽,加上商戰思潮的影響,使得商人對於國內外產業動態相當關心。對於與自身權益相關的事務像是修定商法、商標權交涉等事,更是積極參與。例如,1904年美國修改排華法案,引起強烈不滿,上海商務總會立刻發動抵制美貨運動,造成極大的風潮,最後美國只能經由外交管道向中國政府施壓,由官方予以壓制,才結束這場風波。由於商會是由商部派各省商務議員輔導成立,因此商會領袖通常在當地具有聲望,並與官方關係良好。而商部頒發的關防等於官方認可商會的地位,因此商會便取得許多便宜行事的機會。加上當時地方政府財政困難,預備立憲等事務又相當龐雜,無法面面俱到,而商會資金充裕,以及商會領導階層與新式學堂出身商人對國家社會抱有一份責任感,因此商會便一肩扛起城市更新與社會救助的責任。例如城市的公共衛生、消防與治安維持工作。上海商務總會便設有義學、商業半日學堂或是孤兒院;各地商會有感於中國人身體虛弱,為了強國強種,便組織體操會、強身會等,而後演變為商團,維持該地治安。足見在商會成立之後,商人的活動範圍與影響力由上層逐漸滲透到社會底層。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4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