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阿拉伯世界的另類「黑金
在十五世紀以前,咖啡在醫學上是用在治療消化不良的問題,而在宗教上,則被當作是一種提神的刺激物,在清真寺的聚會中,教徒會咀嚼新鮮的咖啡葉與生豆,其中所含的微量咖啡因,被視為是力量的來源。後來發現到咖啡果實在經過烘烤用熱水泡煮,會有更香醇的風味,咖啡才被煮成飲料,並在宗教場合中飲用。從阿拉伯的文獻中可以得知,當時的蘇菲教徒在舉行奉獻儀式時,會大量飲用咖啡,宗教領袖也會在午夜的禱告儀式中,將煮好的咖啡分送給教徒,以作為提神之用。而這也逐漸成一種趨勢,部分教徒開始在家中泡煮咖啡。1454年,伊斯蘭學者在一次旅行的途中,耳聞了咖啡的療效,隨後他因為身體不適,而嘗試以咖啡作為藥材,在沖煮飲用數回後,不但身體日益康復,更體會到咖啡驅除睡意的神奇效果,因此,他就將咖啡的神奇功效公諸於世,這也使得咖啡迅速在阿拉伯半島蔓延開來。1505年,鄂圖曼帝國大軍南下阿拉伯半島之際,也品嘗了咖啡的滋味,正式開啟了咖啡向外傳播的序幕,包括埃及的開羅等地。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甚至開始有計畫的發展咖啡栽培業,並壟斷近兩百年的咖啡豆市場。阿拉伯地區最早的咖啡屋是「卡奈咖啡屋」(Kahveh Khaneh),由敘利亞人開設於麥加,1530年,在大馬士革有「玫瑰咖啡屋」的開設,而1554年在伊斯坦堡開張的「卡內斯咖啡屋」(Kahveh Kanes)最具代表性,此咖啡屋不但提供咖啡,內部也有相當豪華的裝潢,而帶動咖啡屋成立的風潮,這種「咖啡屋空間」也成為阿拉伯世界傳遞消息甚至演變成政治辯論的中心。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22
下載數: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629.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