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一貴起事不久之後,住在下淡水的粵籍人士杜君英與他的兒子杜會三,糾集1000多人,打出「清天奪國」的旗號,準備趁機掠奪臺灣縣的倉庫,並派人與朱一貴商談合作事宜。4月29日,朱一貴與杜君英聯手攻擊周應龍部隊,官兵大敗,千總陳元戰死,周應龍逃回府城,朱一貴率領人馬一路追殺,杜君英則轉攻鳳山縣治。清軍大敗的消息傳回府城,文武官員相當驚慌,紛紛攜家帶眷,漏夜搭船逃往澎湖。臺灣鎮總兵歐陽凱則調集水陸兵卒1500多人,扼守春牛埔(台南市大東門附近),準備與朱一貴決一死戰。5月1日,雙方在春牛埔交鋒,戰事從清晨持續到中午,清軍把總楊泰陣前倒戈,歐陽凱被刺落馬,清軍大敗,死傷慘重。臺灣知府王珍早在戰事開啟前就偷偷逃往澎湖,周應龍則是戰到一半就登上戰船直接逃回大陸,經過這一戰之後,朱一貴的人馬迅速累積到30萬以上,而當時臺灣的人口還不到100萬。清廷的文武官員逃走之後,朱一貴大軍開進府城駐紮,並頒佈「安民令」,嚴禁部屬稍殺擄掠,隨後又將庫銀、倉穀發給部將及窮苦的百姓,不但深得民心,也免除府城陷於混亂的危機。5月4日,朱一貴在眾人的簇擁之下舉行登基大典,稱中興王,國號大明,年號永和,還大封群臣,朱一貴的王朝在倉促中登場。由於開國來的太突然,根本就沒有時間準備,群臣只好向戲班借戲服替代,怎料到因為官員太多了,戲服有限,借光了各地戲班的戲服,衣冠還是湊不齊全,使得朱一貴的登基大典,出現了「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的滑稽畫面。臺灣淪陷的消息直到5月6日才由周應龍等人傳回廈門,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火速呈報北京,並且親自坐鎮廈門指揮調度,命令福建巡撫呂猶龍籌措糧餉軍需,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和廣東南澳鎮總兵藍廷珍負責實際軍事行動,集結福建、浙江、廣東三省兵力進行會剿。正當清軍攻台的行動緊鑼密鼓進行的時候,朱一貴王朝發生嚴重的內亂,因為杜君英進入府城之後,自認為是開國元勳,隨意搶奪民女,朱一貴知道之後大為震怒,派人前去責問,杜君英惱羞成怒羈押朱一貴的使者,雙方因此爆發衝突,一發不可收拾,以朱一貴為主的閩人和以杜君英為主的粵人兩集團決裂,繼而發生血腥的大殘殺,內訌讓朱一貴集團元氣大傷,更給清軍可趁之機。6月13日,施世驃派遣林亮、董方兩人為開路先鋒,駕小船至鹿耳門清港插標,記明航路。6月16日黎明,清兵大舉壓境,600艘戰船直攻鹿耳門。朱一貴派遣蘇天威守護鹿耳門砲台,沒多久便敗下陣,蘇天威棄守鹿耳門,轉向安平城。清軍趁著漲潮之際將戰船駛入安平港,兩軍在安平城下展開殊死戰,朱一貴軍隊敗逃,安平城落入清軍手中。這個時候,下淡水的客家莊又再度豎起「大清義民」的旗幟,襲殺閩人,朱一貴的處境更加艱難。藍廷珍兵分八路對朱一貴陣營展開包圍,6月23日清軍收復府城,之後趁勝追擊,朱一貴的將領大多被殺,投降及散去的士兵也佔了十之八九,最後在清軍緊追不捨下,朱一貴於溝仔尾莊兵敗被擄,被捆在牛車上押解至府城,被處判凌遲致死。朱一貴從興兵起事到領有全台,只有短短十幾天,由於新王朝內訌、閩粵自相殘殺,使得他的政權曇花一現。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5-26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