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宋定都臨安後,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重新合一,江南的地位更為重要。國都南遷後,人口集中,商業鼎盛。大城市中批發、零售以及金融等行業已頗為完整,農村集鎮之擴張尤為迅速。以臨安為例,商業遍佈城內,而且有同業成街的「行市」;商人地位提高,出現以工商業同業互助為主的「行」,臨安就有四百多個行會,顯示出工商業階層的壯大。由於城市商業的增長,商人沿街越界開店,形成當時所謂「侵街」的現象。侵街的風氣,使得原先寬廣的街道逐步變窄。政府雖然三令五申,但仍難禁止。宋代工業,較重要的有紡織和瓷器。紡織主要有絲織和棉織,前者以江、浙為中心,後者以閩、粵較發達;瓷器不但產量多,而且趨於藝術化。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專業市鎮應運而生,如以瓷器著稱的江西景德鎮。江南地區的市鎮最為密集,有各種專業的市鎮,如絲織業、棉織業、米糧、製湖、製筆等。有些市鎮的人口,甚至比縣城或府城人口還多,可見江南地區專業市鎮的經濟活力,遠比行政中心要強。專業市鎮的經濟活動,透過市鎮中的買商、牙行和機戶,與附近鄉村的農戶,逐漸形成連鎖性的生產與消費關係。市鎮並使傳統的市場結構發生變化,如江南棉布、絲貨及米糧的的長程貿易,更進一步促使長江流域及華北各地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江南地區,透過各大城鎮的商人活動,在原料與產品的交易上,逐漸與各省交流,因此促成了全國市場的出現。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8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