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協奏曲之王—韋瓦第
威尼斯(Venive)是協奏曲之王—韋瓦第的故鄉,威尼斯為何能培育出像韋瓦第這樣優秀的音樂家呢?黑暗時代,拉丁人逃避日耳曼人的攻擊,先後流落位於亞德里亞海源頭的威尼斯,由於地理優勢,威尼斯成為歐洲、遠東的貿易中心。威尼斯的藝術精神部分源於與東方文化的長期接觸(1150-1650),使得威尼斯在音樂、建築各方面都融合了哥德、拜占庭、土耳其式的風格,成為歐洲最具異國風、國際性的城市。威尼斯的貿易興盛,所有人口幾乎都投入商業活動中,貴族、富人數量非常多,在地理大發現之後,威尼斯的重要性衰落,但上流社會仍維持奢華的生活。對藝術家來說,威尼斯人是偉大的音樂鑑賞家,若能在威尼斯的豪華戲院上演作品,是至高的榮譽;威尼斯人對娛樂相當重視,狂歡節是重要節日,時間長達半年,音樂是不可或缺之物,給了韋瓦第一個發展的舞台。18世紀末,拿破崙進攻威尼斯,才真正為威尼斯榮耀的時代,劃下一個句點。韋瓦第1678年出生在義大利的水鄉威尼斯,其父是聖馬可教堂(Basilica of San Mark)裡的小提琴手,韋瓦第從小跟父親學習音樂,拉得一手精湛的小提琴,但因為體弱多病,家人認為韋瓦第在教會謀職比當音樂家實際,於是15歲開始接受神職教育,25歲成為神父。韋瓦第因為滿頭紅髮,被稱為「紅髮神父」,但他愛音樂勝過於傳教,之後更因為沈迷音樂,被教廷下令禁止主持彌撒。後來,他來到威尼斯仁愛醫院的附屬孤兒院任職,教導學生組成樂團,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練習的機會,總共寫了五百多首協奏曲與大量的教堂音樂讓學生巡迴演出,造成轟動。但因為他身為神職人員,卻對教會工作貢獻不多,遭受保守鄉民批評,不得已在1741年遠走他鄉,來到維也納;但他在維也納鬱鬱不得志,貧困交加,不久就病逝維也納,享壽63歲。韋瓦第曾經出版小提琴協奏曲集《和諧的靈感》(L’Estro Armonico,1712年),大大地提升獨奏樂器的地位,因此被尊稱為「協奏曲之父」,協奏曲是他的作品中,數量最多、最出色的。協奏曲是獨奏樂器與管弦樂團合奏的奏鳴曲,通常是以小提琴為獨奏樂器,在快—慢—快三樂章中讓獨奏者表現技巧,凸顯巴洛克音樂的特色—對比性,為曲式的演變帶來重大影響,更影響古典音樂時期交響曲、協奏曲形式。在協奏曲之外,韋瓦第對歌劇也很有興趣,1713-1718年五年間,他就創作出七部歌劇,,大部分是在聖安吉洛(S.Angelo)劇院工作,身兼作曲家與劇團團長,可見其才華洋溢。《四季》協奏曲(The four seasons,1725年)是韋瓦第最著名的作品,在這首曲子中完美地將威尼斯、小提琴與韋瓦第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從「春季」樂章開始的第一個音符,就讓人感受到威尼斯式的愉快、自信風格。《四季》堪稱標題音樂中的曠世巨作,每首協奏曲前有一段十四行詩描述曲中氣氛、場景,隨著樂曲,似乎跟著韋瓦第走過四季:快樂的小鳥在春光中歌唱,綠葉搖晃,小溪潺潺奔流,牧羊人酣然睡去;懶洋洋的夏日,布穀鳥聲聲啼唱,忽然一陣暴風雨,驚醒大地;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金黃色的大地閃耀著歡慶的人們,沈醉了農夫的心靈,跳舞、狂歡;北風呼呼地吹著,冬雪染白了大地,人們在銀色大地上寸步難行,失足冰上……。因此,《四季》在1725年出版後,贏得高度讚譽,甚至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在1730年,親自指揮宮廷樂師演奏,《四季》受歡迎程度可以想見。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084
下載數:1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043.zip (35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