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婚、喪禮的簡化
文明結婚開始於清末的沿海都市與商埠。男女自己相識或經人介紹,交往戀愛,雙方父母同意而結婚,簡化結婚禮儀,革除舊式婚禮的繁瑣,如六禮。文明結婚的儀式通常是:奏樂、入席、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各方用印、新人交換戒指、鞠躬行禮,攝影留念、宴客。反映了尊重男女雙方意願,體現自由與法律的婚姻。喪禮,是長期形成的產物,歷代雖有損益,但講究孝道、迷信,高築靈台,守制如一。民初有些人士主張加以改良,例如仿效西方,以黑紗纏臂,一掃斬衰期功緦麻之制。新式喪禮的特點在於,不請僧道超渡、不焚燒靈車、馬、樓、庫等,親友弔唁多贈花圈、輓聯,孝帶改用白色紙花,出殯時儀設鼓樂,不用儀仗,葬期縮短,跪拜改為鞠躬等。不過一開始,行舊式喪儀和厚葬的思想還是佔上風,各地官宦人家厚葬風氣仍十分盛行。例如盛宣懷父喪,當時從上海發船九十餘艘護送靈柩,萬民傘儀仗;上海大買辦席正甫去世,上千人馬送殯,綿延數里。1905年李叔同在《大公報》上?母親所辦喪事事先發了「哀啟」,聲明不接受呢緞、軸幛、銀錢、洋圓等物,可以送輓聯、紀念詩文、花圈等;參加追悼會的人,不行舊儀,願意者用鞠躬禮;李叔同特?母親寫了哀歌,整個儀式別開生面,簡樸感人。這次喪禮不僅別開生面,而且顯得格外難能可貴,因為具有示範作用,有助推動喪禮簡化的風氣。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86
下載數: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032.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