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沙賈汗與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Taj Mahal)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taj是王冠(Crown),mahal為宮殿(Palace),「Taj Mahal」的意思就是宮殿之王,世上最美的殿堂。泰姬瑪哈陵位於印度阿格拉新市街以東,亞穆納河畔,雖名為宮殿,其實是一座陵墓,純白大理石建築的背後還隱藏著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它是蒙兀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死去的愛妻穆塔茲而建造。穆塔茲是一位具有波斯血統的絕世美女,性情溫和能詩善畫,且長於音樂。十九歲便與沙賈汗結婚。皇帝深愛這位善良的皇后,兩人形影不離,出征或巡遊都帶著皇后同行,並賜一個封號「蒙泰姬?瑪哈」,意即宮廷之寵。印度人把她稱為「泰姬?瑪哈」,或簡稱泰姬。泰姬嫁給沙賈汗後,十九年間生了十四個孩子,長大的有四男三女。一六三0年 沙賈汗南征,泰姬隨軍伴行,在歸途中生了最後一個女兒,難產而死,年僅三十九歲 。臨死之時,沙賈汗喊十分悲痛問你若死了,叫我怎樣可以表示我對妳的愛情呢?泰姬 回答:如陛下不忘記我,請不要再娶,替我造一個大墳,讓我的名字得以流傳後世,那末我此生一切滿足了。穆塔茲死於1629年,沙賈汗在她死後陷入極度憂傷,無心國事,在1631年下令興建泰姬瑪哈陵,請來了當時極負盛名的波斯建築師拉何利,參考了位在德里的胡馬庸陵寢,動員2萬人,投下無數金錢,從印度西部運來最好的白色大理石,日夜趕工,花了22年的歲月才告落成。那裡產的白色大理石,質材較硬,即使歷經長時間的風吹雨打,也不會被刻蝕,或黏沾上水份、雜質,這是其經過了300多年後 仍可保持潔白的原因。 其實在動工17年後就已經竣工,但沙賈汗仍不滿意,又召集了法、義、土等國的建築師商議,最後決定仿照阿克巴大帝陵寢正門上的四座高塔,豎立在陵寢的四周,為了防止高塔萬一倒下時破壞到正殿,在設計時還刻意將高塔外斜12公分,這又多花了5年的光陰,終於在1653年完成了今日的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除了在美學上為後人所稱頌,在建築學上的成就也非比尋常。他們在設計時不顧水患及位於地震帶的威脅,大膽將地點選在亞穆納河旁,但在完成後的300餘年間,經過了多次地震與水災的考驗,泰姬瑪哈陵依然屹立不搖,證明了當時建築技術的優越。 宮殿地基深166英呎,在正殿之下共有18個水井,在井裡放有一層石頭、一層木頭,木材的種類為sal,浸水非但不爛,反而會變硬,整座宮殿就好像漂浮在這18口井之上,有防震的功能,所以經歷多次的震災水害依然聳立在亞穆納河畔。另外,大門上的可蘭經,製作時便將越上面的字體越寫越大,這樣仰望時,字看起來才會越來越大。泰姬陵的每塊大理石都刻有泰姬喜歡的茉莉花雕刻,還不時穿插寶石鑲嵌(真寶石後來被偷,便收起來改換成假寶石)。只是這麼一個賺人眼淚的偉大愛情故事,卻以悲劇收場。由於沙賈汗修築泰姬陵,耗盡國庫一切所有,本來他還打算為自己蓋一座一模一樣的全黑大里石陵墓。勞民傷財的結果,沙賈汗的兒子奧蘭澤夫(Aurangzeb)篡奪王位,便以其父修築泰姬陵所費不貲,軟禁其父。在囚禁的歲月中,沙賈汗對其愛妻的思念絲毫未減,每天只能隔河遠眺泰姬陵以解相思。後因沙賈汗視力衰退,看不清愛妻陵墓,便在其被囚整間鑲滿鏡片的鏡廳,憑著鏡子的反射影像來懷念愛妻。當沙賈汗彌留之夜,還從病榻上昂起頭來,就月光中凝視泰姬陵好久。印度詩人泰戈爾形容泰姬馬哈陵是「沙賈汗國王的淚在空中凍結」,也有人稱它為「珍珠淚」。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758
下載數:4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876.zip (35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