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天壇
中國古代為了適應禮制的要求,為表達對天地、祖先的崇敬和感恩,為奉行各種祭祀活動提供場所而產生壇、廟、祠等建築類型。現存的北京天壇建築群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處壇廟建築,也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古建築群,因此於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文化遺產)。明清兩代皇帝每年「三孟」會在天壇祭天,「三孟」即孟春祈穀、孟夏(夏至)祈雨、孟冬(冬至)祀天,所有祀典分三等,其中以大祀最為隆重,而冬至日皇帝赴天壇祭天便是大祀中的一種。天壇位於北京城區西南部,建於明永樂四至十八年(西元1406-1420年),與紫禁城同時興建。天壇的整個建築布局呈「回」字形,分為內、外壇兩部份,內外壇北端的圍牆高大呈半圓形,南端的圍牆較矮呈方形,象徵中國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天壇主要建築物都是圓形的,整個建築群共有祭壇兩座,「祈穀壇」在北,「圜丘壇」在南,兩壇在同一條南北中軸線上,中間有牆隔開。「祈穀壇中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有鎦金寶頂的三重檐圓形大殿,殿基庭落在三層圓形的白石台基上。殿檐上深藍色琉璃瓦象徵天空。( 明代原為藍、黃、綠三色,清乾隆時一律改為藍色琉璃瓦。 )全殿高三十八公尺,直徑三十公尺,全憑內外三層共二十八根木柱和複雜的木結構支撐沉重的檐頂。而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是按天象建的-中央四根龍井柱,象徵四季;中層十二根金柱,象徵十二個月;外層十二根柱,象徵一天十二時辰。加起來二十四根,象徵二十四節令,三層相加二十八根,象徵周天二十八星宿。此殿是中國古代獨特的木結構体系抬梁式構架的典型作品,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圜丘壇」則是冬至祭天大典舉行之地。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Ba-Ⅱ-1 人們對社會事物的認識、感受與意見有相同之處,亦有差異性。
Bb-Ⅲ-1 自然與人文環境的交互影響,造成生活空間型態的差異與多元。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Bb-Ⅲ-1 自然與人文環境的交互影響,造成生活空間型態的差異與多元。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學習表現
2c-Ⅱ-1 省思個人的生活習慣與在群體中的角色扮演,尊重人我差異, 避免對他人產生偏見。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社2c-Ⅳ-1 從歷史或社會事件中,省思自身或所屬群體的文化淵源、處境及自主性。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社2c-Ⅳ-1 從歷史或社會事件中,省思自身或所屬群體的文化淵源、處境及自主性。
議題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43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778.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