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公車上書
漢代時期施行察舉與詔舉之制時,士人應詔,特為禮遇,考士均由公家備車赴京,是以日後稱赴京應試之舉人為公車。1895年,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得知了馬關條約的苛刻內容後,聯合各省參加會試的一千三百多名考生,上書光緒皇帝,其主張重點為要求遷都、拒絕議和、實行變法等,這次考生聯合請願運動事件即為「公車上書」。雖然此行動的三大主張沒有實現,但這次聯合請願運動影響頗大,不僅使康梁師徒兩人聲名大噪,逐漸成為維新運動的主要領導人物,它也是清末第一次知識份子的聯合政治請願運動,並有效形成輿論宣傳的發展,成為清末政治請願運動的起點,促成國民問政的風氣,催生了許多議政的學會組織。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歷Ib-Ⅳ-2 甲午戰爭後的政治體制變革。
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歷Ib-Ⅳ-2 甲午戰爭後的政治體制變革。
學習表現
1a-Ⅱ-2 分辨社會事物的類別或先後順序。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a-Ⅳ-2 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a-Ⅳ-2 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167
下載數:2
點讚數:1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729.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