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匈奴
北亞游牧民族的經濟生活主要建立在「逐水草而遷徙」的草原游牧制上。這種草原游牧與牧場畜牧制不同,既不栽培牧草,也不儲備乾草以待乾旱或雪寒,卻高度仰賴自然,順應季節的循環而輾轉於夏季和冬天的牧地之間。這種草原游牧經濟的特色之一,是對自然變化──尤其雨量的多寡──極為敏感,草地對牲畜的包容力隨著氣候而增減。《史記》說天災使匈奴「人民死者什三,畜產什五」,絕非誇大之詞。因而游牧民族可能在短期間喪失原有的生活資源,必須另闢蹊徑謀生。據中國部分史籍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史記索隱》引張晏的解釋說夏的後裔淳維,在商朝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另有一說認?,移居北地的夏之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部分學者根據《史記》記載的後半段文字,認?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又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餘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匈奴。還有人認?匈奴與先秦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不可混?一談,匈奴應是西方草原的一個游牧民族,秦始皇之前還未游牧至中國北部。上述看法,在近現代學者中並未取得統一。由於匈奴的起源問題不能解決,匈奴的族屬和語系也都成?懸案。中國直至漢初冒頓單于以後,對於匈奴內部才有大致的瞭解。《史記˙匈奴列傳》便明確描寫匈奴的政治階級:在單于下面分別設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匈奴稱賢者為「屠耆」,因此稱太子為左屠耆王。這些大臣都是世襲制。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Cb-Ⅲ-1 不同時期臺灣、世界的重要事件與人物,影響臺灣的歷史變遷。
歷Ea-Ⅳ-2 基礎建設與產業政策。
Cb-Ⅲ-1 不同時期臺灣、世界的重要事件與人物,影響臺灣的歷史變遷。
歷Ea-Ⅳ-2 基礎建設與產業政策。
學習表現
3b-Ⅱ-1 透過適當的管道蒐集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料,並判讀其正確性。
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歷1a-Ⅳ-2 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
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歷1a-Ⅳ-2 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67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674.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