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日本內地景氣逐漸好轉,帶動民間企業的勃興,加以台灣島內治安確立,一連串基礎工程的完備,以及「台灣糖業獎勵規則」的制定,得以確保甘蔗原料的來源。日本資本家認為台灣的糖業可期,1905-1910年間,明治、東洋、新高、帝國等大型製糖會社,紛紛來台投資設置新工廠。新式製糖廠大量增加,造成砂糖產量供過於求,總督府遂抑制新式糖廠的成立,製糖業者則透過糖業聯合會的組織,進行砂糖產量的調控。當新式的製糖會社大舉進入糖業市場之後,總督府終止對改良糖?的保護,全力輔助和獎勵新式工廠,促使製糖業資本主義化快速的進行,呈現日資全面壓制台灣民族資本的局面。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3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