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道教音樂的過去與現在
臺灣傳統寺廟的迎神賽會儀式活動,多由道教道士負責主持。道教派別眾多,主要有行金籙科儀的中南部靈寶派,與行正一朝儀的北部正一派。有關儀式音樂的應用,靈寶派的拔亡與拜神儀式前場主持唱腔為南管音樂,其餘儀式的前場唱腔與後場法事的過場樂,多以北管音樂為主。北管音樂作為前場儀式唱腔運用時,有以北管曲調直接填入宗教歌詞,或直接利用北管曲牌類音樂;後場音樂則多運用北管曲牌音樂與標題性音樂而來。道教儀式主要有祈求神明賜福的道場、為個人所做之醫療祈運的法場、為超渡亡故者所修之拔度三類。不論相關儀式如何,多以音樂作為儀式之一部份。如拜神類的道場儀式,不論派別多運用北管音樂作為陪襯。至於超渡亡者的拔度(普渡),正一派道教、靈寶派道教都有一套拔度科儀,相關儀式音樂分為前場唱腔與後場器樂。前場唱腔組成包括教派固有音樂、吸收的民間音樂,曲調比敬神類音樂輕鬆活潑,民俗性質濃厚,除南管曲調外,常見時行之小曲。至於過場器樂都屬北管體系,所用樂器有嗩吶、小嗩吶、洋琴、三絃,節奏樂器則為單皮鼓、通鼓、鑼、鈸。道教音樂的發展與儀式密切相關。但隨著社會的物質化與科技的發展,道教的醫療類與拔度類儀式已漸失其原有功能,法場音樂幾近消失,拔度音樂也日益貧化。敬神類音樂雖持續發展,但固有音樂曲目並未增加,唱法趨向表演化與世俗化,過場樂更幾乎完全被北管樂所取代。莊嚴的敬神儀式淪為庸俗之表演,甚至有色情化之虞,前景堪慮。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72
下載數: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328.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