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緒二十年(1894),朝鮮發生民變「東學黨之亂」,東學黨徒攻城掠地,朝鮮官軍屢戰屢敗。六月,朝鮮向清國請求援兵。清國除迅速派兵外,並依照天津條約照會日本。日本恐清軍入韓,將使清國在韓地位更為穩固,也派遣日軍入韓「保護使館」。東學黨之亂平息後,清國要求中日共同撤兵,日本卻以協助朝鮮改革內政為由,不僅拒絕撤兵,反而積極增兵,並於六月二十一日(陽曆7月23日)發動政變,擁立大院君為傀儡,由大院君宣佈:廢除一切清韓條約,請求日本軍隊驅逐在牙山的清軍。日本因此取得開戰的藉口。六月二十三日(陽曆7月25日),日本艦隊於豐島海域附近突擊清國運兵船隊(共有高陞、操江、廣乙、濟遠四艦)。高陞號被擊沈(仁字軍營務處幫辦高善繼、營官駱佩德等871人死),操江號被俘,廣乙號則觸礁擱淺,僅濟遠艦遁去。六月二十七日(陽曆7月29日),日軍攻擊牙山清軍,清軍提督葉志超向平壤撤退。七月初一(陽曆8月1日),清日兩國正式宣戰。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9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