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位於福建南部晉江的入海處,起初並非重要的港口。到了宋代開始發展,元代一躍成為世界聞名的國際港口。泉州港的興起,與五代十國時期地方割據政權有關。關於泉州的開港情形,史書有這樣的記載。割據此地的閩政權王審知為了發展海外貿易,特別下令官員招徠各國商賈,但是海上波濤洶湧,商人都無法前來。某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突然一聲雷響,把大地劈開,泉州得以開港。閩人以為這是王審知的德政所導致,將此港命名為甘棠港。宋代泉州市舶司時置時廢,經常變動。宋初並未在泉州設置市舶司。宋神宗熙寧五年(西元1092年),太守陳偁首倡設置市舶司,但是政府卻不採納。隨著泉州海外貿易的日漸發達,政府不得不對此地加以重視。宋哲宗元祐二年(西元1087年),戶部尚書李常再度奏請設置,終於獲得同意。泉州市舶司設置沒多久,就因為官吏侵佔貨易商人,再度遭到廢置。宋徽宗崇寧二年(西元1103年),復置泉州市舶司。此後又有多次變動。宋高宗紹興二年(西元1132),泉州市舶司又遭到廢置,時間長達十年之久。泉州市舶司設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數項:一是泉州對外貿易的興盛,二是杭州、明州、廣州等處市舶司收入的影響,三是當地地形的影響,土地貧瘠,耕地狹小,人們多出外從事海外貿易,四是泉州港灣良好,海岸曲折多良港。元代最早在泉州設置市舶司,這是因為南宋市舶官員蒲壽庚的降元,不但將泉州港利益轉輸元政府,也為元軍提供水軍對付南宋。因此泉州成為元朝的第一個港口。元朝初年多次對外發動的戰爭,多從泉州港出發,例如兩次對日本的征伐,對交趾的軍事行動,大批的船艦皆在泉州製造、集結出發。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