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太人自遊牧而農耕,最後以商業民族著稱於世,他們之所以擅長商業,與客觀環境有關。巴勒斯坦比起鄰近的美索不達米亞及尼羅河三角洲,顯得相當貧瘠,土壤多岩石,水源不足,農產有限,需靠畜產品交換糧食。巴勒斯坦自古即為埃及和兩河流域兩大文明區貿易往來的必經之地,猶太人早已在約瑟時代參與商旅,因此嫻熟商業技巧。羅馬帝國滅亡後,西哥德人的法律即禁止猶太人擁有土地(土地在中世紀是代表身分的象徵),猶太人因此喪失地產,不得不脫離農業,成為城鎮的居民,以經營手工業和商業為主。他們與東方貿易,幾乎包辦香料和絲綢的供應。由於獲利頗豐,除繳交巨額稅金外,更可提供貴族奢侈享受及軍政開銷的貸款,形同王侯的「金庫」,而受到相當保護。然而12世紀以來,歐洲商業復甦,行會興起,對於加入行會的手工業者有許多規定,尤其規定入會時必須舉行基督教的宣誓儀式,猶太工匠因此被排除在外。加上十字軍東征,打通歐洲和東方的孔道,商業城市出現,基督徒商人相繼崛起,猶太人經商的優勢也不復以往,致使猶太人不得不轉而從事金融放貸業。12至14世紀期間,歐洲的手工業也愈發達,這使得以手工業為基礎的基督徒商人累積資本,擴大貿易,促使新式的金融業和銀行業應運而生。銀行的出現是猶太人高利貸沒落的一個關鍵,許多國王權貴在財政上或軍事上仰賴銀行的支應,沒落的猶太人放貸的對象只限於鄉村或小市鎮的農民、工匠和販夫走卒。這些人因普遍窮苦,貸款經常無力償還,更視猶太人為眼中釘,因此平民攻擊、搶劫猶太人的暴行也時有所聞。15世紀末,猶太人飽受基督徒資本家的威脅,不再是統治階級的「金庫」,而先後被中、西歐各國驅逐。猶太人只能往經濟較落後,封建勢力較強大的東歐,和回教勢力控制下的近東及北非等地落腳。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