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無線電廣播的興衰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這種技術用於廣播,揭開了大眾傳播的序幕。1920年,第一座電台KDKA在美國匹茲堡設立,廣播隨即成為媒體新寵兒,各國相繼開始發展廣播事業。電視於1930年代出現,有部份的評論家認為「聲音廣播的末日已到」。然而,調幅AM發明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後。1920年代是AM廣播發展趨於成熟的時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的即時新聞報導以及廣播的宣傳-例如「爐邊談話」,都更加促進了廣播的快速發展,收聽廣播彷彿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廣播最後與電視並存下來,並未絕跡,反而是以不同的形式來面對其他媒體的挑戰。廣播業者因觀察到使用於電視的UHF頻段提供了較AM廣播更佳的音質,進而持續改良廣播技術,此項技術發展為1940年代FM 調頻廣播的發明拉開序幕,而一直到1950年代末期,FM 廣播才普遍透過VHF頻段而進行傳播。數位音訊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DAB)是繼AM、FM之後的第三代廣播,1980年起德國便開始發展數位音訊廣播,並於1985年於慕尼黑近郊進行數位音訊廣播之研究與實驗。數位音訊廣播是透過全程數位科技來處理廣播中的音源訊號,使這些數位音源訊號在傳輸過程中能夠原音重現,而不會像過去傳統的類比訊號容易受傳輸過程的各種干擾而產生失真現象。世界上數位廣播系統之發展大致可分為:歐規Eureka-147、美國IBOC及法國DRM,我國則依循歐規Eureka-147系統。目前數位廣播結合了電腦網路、3G通訊和GPRS等多媒體功能,提供了更多元及便利的服務。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532
下載數:5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131.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