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corpaenodes hirsutus (少鱗小鮋)
學名:Scorpaenodes hirsutus(少鱗小鮋)
俗名:少鱗小鮋、鬚小鮋、石狗公、石頭魚
棲息深度:1 - 40公尺
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頭中大,棘稜具明顯的鋸齒狀。眼大,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口中大,端位,斜裂,下頜略長於上頜。上下頜及鋤骨具細齒,腭骨無齒。鼻棘1個,尖銳。淚骨下緣各葉寬凹;外側具1棘,後緣在方骨具1棘。眼眶下具第一眶下骨上下各具1棘、第二眶下骨具2棘。淚骨中部具5輻射狀感覺孔管。前鰓蓋骨4棘;鰓蓋骨具2棘。下鰓蓋骨及間鰓蓋骨無棘。顱骨棘發達,尖銳。眼前棘小而尖,眶上稜具眼上棘與眼後棘各1個;具1巨大鼓棘,具額稜1對,後端具額棘。頂骨光滑,頂頸稜高凸,具頂棘與頸棘各1個。眼前至側線前端具蝶耳棘2棘,微小;翼耳棘1個,較長;後顳顬棘上下各1個;胸鰭基部上方具1脈棘。眼間隔深凹,後方無頂枕窩。前鼻孔後緣具1皮瓣;頭部各骨棘及側線均附有皮瓣。鱗中大,櫛鱗。側線上側位,前端斜直,後端平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長且大,起始於鰓蓋骨上棘前上方,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鰭膜凹入而近基底,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第四至第八硬棘最長,第一硬棘最短,具硬棘 XIII,軟條 9;臀鰭起始於最後硬棘下方,鰭長度較背鰭軟條短,鰭條延伸稍超過尾鰭基部,具硬棘 III,軟條6;胸鰭圓寬,下側位,無鰭條分離,延長至臀鰭前端,軟條16-18,具9不分枝鰭條;腹鰭胸位,具硬棘 I,軟條5;尾鰭圓形。體紅色且佈滿雲紋狀斑紋,體與背鰭硬棘部紅色;背鰭軟條部、胸鰭及臀鰭淡色,具一列紅色條紋。尾鰭具數條紅色橫帶。(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淺海珊瑚、碎石或岩石底質的礁石平臺,常見於岩礁縫隙之中,水深8-54m。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地區,西起於紅海及東非,東至匹特開恩島(Pitcairn Is.)及馬可薩斯島(Marquesas Is.),北至日本琉球群島及夏威夷,南至澳洲。臺灣分布於南部。
漁業利用: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INb-Ⅱ-7 動植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關。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議題
海洋教育
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更新時間
2021-11-01
點閱數:59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