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來自外在的挑戰
在宗教改革如火如荼展開前,教會本身內部的腐敗問題非常嚴重,教會的形象大受打擊,此,接踵而來的外在情勢變化更是讓教會疲於奔命。十四世紀以來,中世紀以「神」為中心的思考與生活開始有了轉變。首先是十四世紀初,歐洲各地經歷了嚴重的飢荒和黑死病的流行,持續了百餘年,使得歐洲人對「神」產生懷疑,無法理解這場災禍降臨的原因,況且,連服務「神」的神職人員也無法倖免於難,更讓人對教會的角色感到困惑。僥倖存活的群眾依然要面對教會或是地主的苛捐雜稅,生活辛苦。就在同時,許多「異端」順勢而起,企圖擺脫羅馬教廷管轄的宗教世界,為苦難大眾找尋另一條出路。其次,發祥於義大利北部的文藝復興運動帶來了思想上的改革。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興盛的商業貿易,義大利北方的幾個城市如佛羅倫斯、米蘭、威尼斯等成為重要的貿易中心,商人們在物質豐足之後,追求更精緻的藝術享受,中古世紀的封建文化已不能滿足他們對文學、科學或藝術的要求。為了找尋更具創意與吸引力的題材,許多人從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去尋找新的元素,恢復古希羅的文化精神成為此一運動的重要目標。因此,他們特別強調「人本主義」(Humanism)的理想,肯定人的尊嚴與價值,重視個人精神的獨立。於是,不少知識份子將這個精神表現在關懷現世社會,反映現世問題。而當時的教會和教士便成為文人學者筆下的最佳題材,他們以犀利的文字諷刺教會的衰敗與腐化。如但丁(Alighieri Dante)的《神曲》(Devine Comedy)充滿著對教會和封建貴族的譴責,對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頌,帶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薄伽丘(Gisvanni Boccaccio)在「十日談」(Decameron)中,以黑死病流行的時代為背景,生動的描述了當時修士、教士們的醜態,反映他對教士腐化的輕視態度;又如人文主義大師伊拉斯莫斯(Desiderius Erasmus),在以拉丁文寫作的《愚人頌》(In Praise of Folly)中,指責教會愚弄人民,並抨擊教會的虛偽與偏見。再者,書籍的流通與印刷術的使用也成為宗教改革能夠推展的原因之一。在此之前,教育幾乎都掌握在教會的手中,書籍昂貴,流通困難。直到十世紀左右,造紙術才藉著回教徒輾轉從中亞傳入歐洲,十四世紀時,紙張開始大量生產,為印刷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1456年,古騰堡(Johann Gutenberg,1400-1468)利用活字印刷術印製了第一本聖經—「古騰堡聖經」(Gutenberg Bible),厚達1282頁。不久,這項技術傳遍了歐洲,書籍得以大量印刷,並以低廉的價格嘉惠讀者。而透過聖經的大量印刷,使得人們能夠透過自行閱讀聖經來理解教義,不一定要依靠教士們的解說和詮釋,思想的傳播因此更為快速。除上述思想的轉變問題之外,教會還得面對更棘手的狀況。中古時代,教皇透過滿佈歐洲的教會組織,可以直接或間接操縱歐洲各國的政治,因此教皇可說是當時歐洲最有權勢的領袖人物。但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城市興起,以工商業者為主的中產階級希望透過與王權的合作,掃除各地封建諸侯所產生的經濟發展障礙。因此,在中古後期,歐洲的民族國家逐漸興起,例如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而起來的新興國家。受到歐洲城市新興中產階級支持的世俗王權,愈來愈難以忍受教會的操縱與,常與教會發生衝突。例如︰十一世紀起,教會和神聖羅馬帝國就因為義大利北部的歸屬問題,彼此爭戰不休,衝突不斷,延續三、四個世紀;十二世紀時,英王亨利二世(Henry Ⅱ)也因限制教會權力而與坎特伯里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貝克(Thomas Becket)發生衝突,後來,貝克遭人謀殺,引起軒然大波;到了十四世紀,法王菲利普四世(Philip Ⅳ)也因為教會財產徵稅、教士有罪須受政府法院審判等問題,而與教皇鮑尼法斯八世(Boniface Ⅷ)發生衝突。真正讓各國覬覦的是數百年來教會所累積的財富與廣大的田產,而教會法庭的存在更是嚴重妨礙各國司法的獨立。因此,為了追求國家在政治的統一、經濟上的自主與司法上的獨立,世俗政權必然與教會的勢力發生衝突。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a-Ⅱ-2 不同群體(可包括年齡、性別、族群、階層、職業、區域或身心特質等)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Bc-Ⅲ-2 權力不平等與資源分配不均,會造成個人或群體間的差別待遇。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Bc-Ⅲ-2 權力不平等與資源分配不均,會造成個人或群體間的差別待遇。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學習表現
2b-Ⅱ-1 體認人們對生活事物與環境有不同的感受,並加以尊重。
1c-Ⅲ-2 檢視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的關係,並想像在不同的條件下,推測其可能的發展。
歷1b-Ⅳ-2 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
1c-Ⅲ-2 檢視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的關係,並想像在不同的條件下,推測其可能的發展。
歷1b-Ⅳ-2 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84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402.zip (35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