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清代製腦業的分布
樟樹生長於亞熱帶氣候地區,主要分布在中國長江以南、台灣、日本南部及其附近的島嶼,並延伸到越南、婆羅州、菲律賓、澳洲等地。台灣樟樹的分布以中北部居多,南部較少。台灣開發初期,樟樹生長遍及平原與山區,先民經常砍伐樟樹林,以做為水稻耕種之地。樟腦的生產地與樟樹林密不可分,隨著開墾的腳步進入山區,樟腦的產地也越深入山地,所以一說來製腦地點都是在漢番交界地區。台灣開港初期,樟腦的產地以大嵙崁溪、後?溪、大甲溪、鳳山溪為主,集散中心有艋舺、竹塹、後?、大甲等地。一八七0年代外商入山採購樟腦,大嵙崁(大溪)、三角湧(三峽)、咸菜甕(關西)成為全台樟腦最主要的集散中心。一八八七年劉銘傳設立腦務總局時,北路總局便設置於大嵙崁,並在雙溪、三角湧、竹塹設立分局,中路總局則設置於彰化,並在罩蘭、南庄、集集、埔里設立分局,南路則在恆春設立腦務局。另外,在清代宜蘭地區也曾經是重要的樟腦集散地。總之,台灣樟腦產地以北部為主,隨著樟腦的開採由平原轉向丘陵山地,生產和集散地也轉往山區。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15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325.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