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掃墓
祭祖掃墓是清明節俗的重心。掃墓也稱為墓祭、掃拜,指在墓前祭祀祖先,《孟子?離婁下》曾載有一齊人常到東郭墓間乞食祭墓的祭品,而為人恥笑的故事(後來成語「齊人之福」的由來),即顯示掃墓的風俗起源甚早。東漢光武帝的提倡拜掃,更進一步促成士人階級掃墓的風氣;延續到唐代,從達官顯貴到平民百姓均染此風,藉以表達慎終追遠的情思。寒食清明上墳祭掃包括兩項內容:一是燒紙錢或掛紙錢(因寒食期間禁火),二是修護墳墓,培添新土,清除雜草兩者分別表示後輩送錢給先人以供花用、對亡者的居所的重視、整修,由此表現出對亡者的關懷。白居易曾在詩中提到:「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生動地描述了唐代人們祭掃的情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唐宋以後的清明祭掃活動,更呈現出由神聖祭祀向世俗娛樂轉化的趨勢。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05
下載數:1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126.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