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漢代起,當災異發生時,統治者會進行齋戒及立壇,舉行祭天儀式,透過齋戒、立壇場等祈禱儀式,以撫慰民心。每當齋戒祈福等儀式舉行時,不少統治者會趁機製造神蹟,使百姓相信該政權合法與穩定。如:《漢書?宣帝本紀八》記載:「齋戒之暮,神光顯著.薦鬯之夕,神光交錯。或降于天,或登于地,或從四方來集于壇。上帝嘉嚮,海內承福。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帛。」(譯:在舉行齋戒沐浴的早晨,有神光產生,傍晚各種齋醮薦度舉行時,神光充斥於大帝,故邀請四方部落的酋長聚會於祭壇。皇帝親自嘉獎設宴各方酋長。並藉機會赦免天下犯罪者,賜給有官位者進身一級的官位,給予民間子民酒、肉,賜給年老孤獨者棉衣。)當不可預期的災害發生時,統治者會率身率領朝臣公開的舉行齋戒祈福法。就算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權時,亦會入相隨俗的學習中國文化裡的祭祀祈福的部分。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史》記載:「夏天發生乾旱,雨水涸竭時,部落酋長穿著祭祀服裝,對天乞雨。祭祀典禮舉行不久,天上便降價下甘霖。」受到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等思想的影響,當自然災害發生時,統治者必郊祀天地,率朝臣禱祈神祇,望秩山川,慎其齋戒,乞獲福祉。如《宋史?魏王廷美》:「宋代組時期,大批蝗蟲飛到中國境內,民間胥吏與人民以火焚燒,但大臣德彝上奏說:『上天要降災於宋朝,是微臣者管理失策,並親自愧疚的寫下自己的錯誤,抱著虔誠的心舉行齋戒、禱告儀式,果然,當齋戒儀式舉行沒多久,蝗蟲都自殺了。』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5-25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