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彰化銀行創設與總行沿革縮圖
彰化銀行創立於1905年,由中部仕紳聯合出資設立,源於日治時期總督府推動土地制度整頓及稅制改革,並為穩定土地補償公債價值而設。初期總行設於彰化,後遷至臺中,形成名為彰化,總行在臺中的特殊情形。1938年落成的第三代總行,象徵銀行邁入新紀元。林獻堂為近代臺灣民族運動先驅,亦為彰銀重要領導人。他自1908年起參與彰銀營運,二戰後領導銀行改組為省屬官民合資行庫,任內推動穩健經營,使盈餘成長13倍,重建社會信任。為紀念其貢獻,彰銀特於總行設立林獻堂銅像,至今仍為重要歷史見證。彰化銀行的發展不僅映照臺灣經濟制度演進,更見證林獻堂結合經濟與民主理念的實踐。
國小3-6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縮圖
再造歷史現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滬尾是國際商港,載運茶、樟腦等貨物,滬尾海關的稅收豐厚,引來國際列強的覬覦,1883年12月,清法因為越南主權問題爆發戰爭,為了增加和清朝談判的籌碼,法國企圖佔領北台灣,希望取得基隆煤礦供應船艦能源,佔領滬尾港掐住豐厚的關稅收入,並可直入台北城。 戰事起自北圻(越南北部)權益之爭。法國欲估領北台灣逼清廷退讓,出兵攻打基隆和滬尾(淡水)。法軍在滬尾之役遭遇挫敗,攻台策略受阻,影響與清廷談判籌碼。對滬尾居民而言,則是場前所未有的震憾經歷,留下一頁光榮歷史和足以傳世的共同記憶,也是清末台灣唯一勝戰。
國小5年級
地理-【離岸風電】雙星奇源 風從海上來縮圖
地理-【離岸風電】雙星奇源 風從海上來
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能源署
離岸風電是利用海上穩定且強勁的風力發電,為臺灣帶來乾淨、可再生的能源。由於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風場資源,近年積極發展離岸風力發電,不僅有助於降低對燃煤與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還能有效減少碳排放,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從設置在海上的巨大風機,到將電力輸送上岸的變電設施,每個環節都蘊含著高科技與工程挑戰。離岸風電的推動不僅提升能源自主性,也帶動本地產業鏈的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並促進臺灣技術水準的進步。這不只是能源轉型的表現,更是臺灣朝向永續社會前進的重要里程碑。透過理解這項技術,我們也能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參與節能減碳,共同為守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國小5-6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滬尾之役 影像館展場花絮縮圖
「滬尾之役影像館」民國108年(2019)至民國109年(2020)佈展於淡水海關碼頭園區,面對紅毛城,連接淡水老街河岸的最底端,碼頭上可見到當年船隻停泊的繫船柱,從園區望向出海口,滬尾之役的戰場就在面前。走進園區B棟倉庫的滬尾之役影像館,透過入口的多媒體地面互動裝置《架海飄洋》,走在光盤之上,漂浮於海面,彷彿穿越大洋而來,準備重返滬尾之役的戰場。來到《爬梳歷史》,靠近便能觸動古畫燒開,一本歷史古書映入眼簾,翻閱著古書認識滬尾戰役的史實內容。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虎尾建國眷村:再現虎尾的天空(完整版)縮圖
眷村文化客廳養成計畫為延續眷村文化駐地工作站能量,透過里長宅的簡易修繕,進行深度人文田野調查,進行眷村文物、老照片的蒐集,成為眷村交流客廳,重視眷村文化內涵,重新找回文化基底,凝聚共識與能量,並文化轉譯為專書、影片及文化劇場;透過駐地研究發展農村再生、大防空洞影視音體驗、眷菜美食、文化季等文化活動,進行校園走讀推廣,並試圖建立虎尾眷村永久性的文化據點。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復 修復的是建築也是歷史縮圖
文化保存-復 修復的是建築也是歷史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
建築是一種空間,空間永遠是人、故事的一個舞台。對臺灣在地的文化以及如何建立社區居民的自主意識,城鄉所在各地方在一二十年前就與社區互動。都市不一定是人多的大,重點是如何營造城市氛圍,基隆的定位是如何呢? 基隆地區不是單一存在民族的環境,是結合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四百多年來在臺灣所有重大事件中,可以說是都沒有缺席過,甚至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經歷過歷史的城鎮,讓我們去認識理解這地方以前發生過什麼,這就是建築。古蹟修復的是建築也是歷史,從不同角度,開始去認識與理解。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北投溫泉博物館縮圖
文化保存-北投溫泉博物館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北投溫泉博物館原為日治時期興建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建於大正2年(1913年),仿照日本伊豆山溫泉設計,由台北州廳出資5萬6千餘元興建。建築為二層樓設計,入口位於二樓,設有涼亭、換鞋玄關,再下樓至一樓則為男女更衣室與大型浴池。建築內圓拱列柱環繞浴池,牆上彩色玻璃增添明亮華麗氛圍,當時以男賓為主,反映社會泡湯文化。戰後,浴場因管理單位更替而逐漸荒廢。1998年,在地方居民奔走及臺北市政府整修下,轉型為北投溫泉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成為北投地區重要的歷史與文化地標。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恆春民謠(陳英)縮圖
文化保存-恆春民謠(陳英)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恆春半島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三面環海,一面靠山的地形,再加上其狹長型的半島邊陲地帶,使它與外界的往來不易,地域性民歌的性格易形強烈,因此一提起臺灣福佬民歌,恆春民謠可說是最具獨特性,「恆春民謠」幾乎成了臺灣福佬民歌的代名詞。惟此恆春半島特有的說唱藝術,其即興表演的風格不易傳承,且受環境社會變遷影響,傳唱的人日益稀少,有瀕臨失傳的危機。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中寮柴燒縮圖
DOC在地課程-中寮柴燒
中投數位機會中心/果樂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柴燒是一門精湛的技藝, 需長時間燒製,期間需不眠不休投柴, 除了要靠經驗,也要靠運氣, 投柴速度、方式、天候、空氣等等細微因素, 都會影響作品的完整。 最重要的還有體力以及精神的付出, 不同大小的作品該如何擺放、 火路位置合火候程度、 每個時段都要注意, 團隊都必須相當專注。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柴燒泥編塑縮圖
傳統技藝-柴燒泥編塑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柴燒製陶為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自史前時期即有以火燒製泥土而成陶器的技術。其核心精神在於結合自然素材與手工技藝,並運用火候控制來創造陶藝。柴燒泥編工藝是以傳統泥條成型技法為基礎,將陶土搓揉為泥條後進行編織、疊合與穩固接合,形成特定造型,再以傳統柴燒技術高溫入窯燒製而成。柴燒的最大特色在於燒窯過程中,木柴燃燒產生的灰燼自然落在陶器表面,經高溫熔融後形成自然落灰釉,並伴隨火焰痕跡、燻燒斑點、色澤流動等不可預測的紋理變化。這些變化賦予作品獨特的藝術張力與溫潤質感,是電窯、瓦斯窯所無法模仿的自然工藝之美。成品可見光滑與粗糙並存的觸感,其色澤渾厚溫潤,蘊含歲月之感,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柴燒泥編器物多用於香爐、茶具、花瓶等生活器皿。目前台灣柴燒窯場已屬稀有,柴燒泥編技藝更因耗時費工、技術門檻高而漸趨少見。
國小5-6年級
傳統技藝-臺東新港鏢旗魚縮圖
傳統技藝-臺東新港鏢旗魚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鏢旗魚是一種兼具精準與永續精神的傳統捕魚技法,源自日本千葉縣房總半島,於日治時期由日本漁民引入台灣東部。臺東成功鎮自新港建港以來發展漁業,結合來自綠島、恆春與在地阿美族漁民的力量,共同形塑出獨特的鏢旗魚文化。此漁法重視分工合作,由船長主導,成員各司其職,體現高度組織性。漁民所掌握的知識不僅包括獵魚與駕船等實務技術,亦涵蓋觀察海象、預測天候等自然知識,甚至延伸至以咒語與儀式祈求順利的超自然信仰。二戰結束後不久,成功鎮漁民延續日治時期的設備與技術,融合多元族群智慧,建立了橫跨歷史、文化與經驗的漁業體系。"
國小5-6年級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宣導動畫-第9集:兒童的事 大家的事縮圖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宣導動畫-第9集:兒童的事 大家的事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兒童權利公約》第9集以「兒童的事 大家的事」為主題,強調保障兒童權利不是只有家庭或學校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共同的任務。每個孩子都有權利被傾聽、被保護、被教育、被尊重,而這些權利的落實,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媒體與社會各界攜手努力。動畫透過真實生活場景,呈現兒童在不同場域中(如:學校、醫療、社區)需要被重視的權益,並呼籲成人應主動關心孩子的聲音與需求,提供支持與保障。同時也鼓勵兒童勇於表達、參與社會,成為積極的行動者。這集動畫傳遞一個清楚的訊息:兒童不只是未來的希望,他們是現在就擁有權利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成為兒童權利的守護者。
國小3-4年級
文化保存-漆工藝(黃麗淑)縮圖
文化保存-漆工藝(黃麗淑)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漆器為古昔生活用品,王清霜先生所製作漆器除生活運用外,其漆藝高尚精妙,在藝術上具有重要價值,在藝術史上具承先啟後之地位,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傳統手工編織器皿」電子書縮圖
DOC在地課程-「傳統手工編織器皿」電子書
屏東牡丹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立牡丹國中
排灣族傳統手工編器繁多,主要用於日常生活層面,如炊具食品或貯藏搬運收納之用,台灣原原住民各族最常所見,僅用小刀即可將藤與竹編製而成的背簍、漁簍、藤包、頂籃、首飾盒等器物。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歷史-綠島一號(Lyudao No.1)縮圖
歷史-綠島一號(Lyudao No.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綠島地處黑潮流經要道,昔日為重要海上通道,亦常成船難漂流登陸之處。根據恆春縣志與日治時期調查記錄,19世紀前後綠島曾有多起外籍船艦因風浪擱淺或避難。民國102年,水下考古團隊於綠島南寮坡仔頭海域發現綠島一號遺址,範圍達1,600平方公尺。經調查,出水遺物包含乾隆、道光通寶、玻璃瓶、西洋陶瓷、金屬器與銅皮木船遺構,推定為19世紀中期往返東北亞之西式木帆貿易船。此為台灣海域保存狀況完整的西方古船實例,對研究亞洲貿易路線、造船工藝與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高度的價值。
國小3-6年級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第二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_少年版動畫EP1. 校園真心話縮圖
在學校中,你是否也曾面對看見同學被霸凌卻無力應對的情況?動畫主角鍾學昇也有同樣經歷──他想幫助受害者,卻擔心自己被波及或被標籤為「抓耙仔」。這種掙扎與無助,是許多旁觀者的真實感受。然而,改變從來不是孤單的,我們可以透過更安全的方式參與:例如私下通知師長、默默支持被霸凌的同學,並堅決不模仿或轉發霸凌內容。這些小小的行動,是守護校園安全的重要一步。《兒童權利公約》提醒我們,每位兒童都應在沒有暴力與歧視的環境中成長。我們選擇不沉默,就已經在實踐正義,讓學校變得更有人情味、更有愛。每個人都能成為改變的起點,守護彼此的權利與尊嚴。
國小3-4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