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瀏覽器目前並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設定
全站搜尋
請至少選取一項資源搜尋項目
網站導覽
登入
選單
選單
新上架資源
資源分類
Web教學資源
教育電子書
教育APP
教育媒體影音
登入
新上架資源
教學應用
主題資源
資源服務
Web教學資源
教育電子書
教育APP
教育媒體影音
縣市資源
加盟單位資源
行動學習計畫
教材資源中心
關於我們
資源搜尋
資源分類
Web教學資源
教育電子書
教育APP
教育媒體影音
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
教材
素材
學習單
知識架構
領域
領域
請選擇領域
學習階段
學習階段
請選擇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
請選擇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學習表現
請選擇學習表現
議題
議題
議題
請選擇議題
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請選擇核心素養
:::
文化教育
排序
點閱數
下載數
資源更新時間
圖示模式
清單模式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彰化銀行創設與總行沿革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彰化銀行創立於1905年,由中部仕紳聯合出資設立,源於日治時期總督府推動土地制度整頓及稅制改革,並為穩定土地補償公債價值而設。初期總行設於彰化,後遷至臺中,形成名為彰化,總行在臺中的特殊情形。1938年落成的第三代總行,象徵銀行邁入新紀元。林獻堂為近代臺灣民族運動先驅,亦為彰銀重要領導人。他自1908年起參與彰銀營運,二戰後領導銀行改組為省屬官民合資行庫,任內推動穩健經營,使盈餘成長13倍,重建社會信任。為紀念其貢獻,彰銀特於總行設立林獻堂銅像,至今仍為重要歷史見證。彰化銀行的發展不僅映照臺灣經濟制度演進,更見證林獻堂結合經濟與民主理念的實踐。
國小3-6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滬尾是國際商港,載運茶、樟腦等貨物,滬尾海關的稅收豐厚,引來國際列強的覬覦,1883年12月,清法因為越南主權問題爆發戰爭,為了增加和清朝談判的籌碼,法國企圖佔領北台灣,希望取得基隆煤礦供應船艦能源,佔領滬尾港掐住豐厚的關稅收入,並可直入台北城。 戰事起自北圻(越南北部)權益之爭。法國欲估領北台灣逼清廷退讓,出兵攻打基隆和滬尾(淡水)。法軍在滬尾之役遭遇挫敗,攻台策略受阻,影響與清廷談判籌碼。對滬尾居民而言,則是場前所未有的震憾經歷,留下一頁光榮歷史和足以傳世的共同記憶,也是清末台灣唯一勝戰。
國小5年級
地理-【離岸風電】雙星奇源 風從海上來
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能源署
離岸風電是利用海上穩定且強勁的風力發電,為臺灣帶來乾淨、可再生的能源。由於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風場資源,近年積極發展離岸風力發電,不僅有助於降低對燃煤與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還能有效減少碳排放,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從設置在海上的巨大風機,到將電力輸送上岸的變電設施,每個環節都蘊含著高科技與工程挑戰。離岸風電的推動不僅提升能源自主性,也帶動本地產業鏈的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並促進臺灣技術水準的進步。這不只是能源轉型的表現,更是臺灣朝向永續社會前進的重要里程碑。透過理解這項技術,我們也能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參與節能減碳,共同為守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國小5-6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滬尾之役 影像館展場花絮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
「滬尾之役影像館」民國108年(2019)至民國109年(2020)佈展於淡水海關碼頭園區,面對紅毛城,連接淡水老街河岸的最底端,碼頭上可見到當年船隻停泊的繫船柱,從園區望向出海口,滬尾之役的戰場就在面前。走進園區B棟倉庫的滬尾之役影像館,透過入口的多媒體地面互動裝置《架海飄洋》,走在光盤之上,漂浮於海面,彷彿穿越大洋而來,準備重返滬尾之役的戰場。來到《爬梳歷史》,靠近便能觸動古畫燒開,一本歷史古書映入眼簾,翻閱著古書認識滬尾戰役的史實內容。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虎尾建國眷村:再現虎尾的天空(完整版)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
眷村文化客廳養成計畫為延續眷村文化駐地工作站能量,透過里長宅的簡易修繕,進行深度人文田野調查,進行眷村文物、老照片的蒐集,成為眷村交流客廳,重視眷村文化內涵,重新找回文化基底,凝聚共識與能量,並文化轉譯為專書、影片及文化劇場;透過駐地研究發展農村再生、大防空洞影視音體驗、眷菜美食、文化季等文化活動,進行校園走讀推廣,並試圖建立虎尾眷村永久性的文化據點。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復 修復的是建築也是歷史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
建築是一種空間,空間永遠是人、故事的一個舞台。對臺灣在地的文化以及如何建立社區居民的自主意識,城鄉所在各地方在一二十年前就與社區互動。都市不一定是人多的大,重點是如何營造城市氛圍,基隆的定位是如何呢? 基隆地區不是單一存在民族的環境,是結合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四百多年來在臺灣所有重大事件中,可以說是都沒有缺席過,甚至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經歷過歷史的城鎮,讓我們去認識理解這地方以前發生過什麼,這就是建築。古蹟修復的是建築也是歷史,從不同角度,開始去認識與理解。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北投溫泉博物館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北投溫泉博物館原為日治時期興建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建於大正2年(1913年),仿照日本伊豆山溫泉設計,由台北州廳出資5萬6千餘元興建。建築為二層樓設計,入口位於二樓,設有涼亭、換鞋玄關,再下樓至一樓則為男女更衣室與大型浴池。建築內圓拱列柱環繞浴池,牆上彩色玻璃增添明亮華麗氛圍,當時以男賓為主,反映社會泡湯文化。戰後,浴場因管理單位更替而逐漸荒廢。1998年,在地方居民奔走及臺北市政府整修下,轉型為北投溫泉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成為北投地區重要的歷史與文化地標。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恆春民謠(陳英)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恆春半島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三面環海,一面靠山的地形,再加上其狹長型的半島邊陲地帶,使它與外界的往來不易,地域性民歌的性格易形強烈,因此一提起臺灣福佬民歌,恆春民謠可說是最具獨特性,「恆春民謠」幾乎成了臺灣福佬民歌的代名詞。惟此恆春半島特有的說唱藝術,其即興表演的風格不易傳承,且受環境社會變遷影響,傳唱的人日益稀少,有瀕臨失傳的危機。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中寮柴燒
中投數位機會中心/果樂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柴燒是一門精湛的技藝, 需長時間燒製,期間需不眠不休投柴, 除了要靠經驗,也要靠運氣, 投柴速度、方式、天候、空氣等等細微因素, 都會影響作品的完整。 最重要的還有體力以及精神的付出, 不同大小的作品該如何擺放、 火路位置合火候程度、 每個時段都要注意, 團隊都必須相當專注。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柴燒泥編塑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柴燒製陶為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自史前時期即有以火燒製泥土而成陶器的技術。其核心精神在於結合自然素材與手工技藝,並運用火候控制來創造陶藝。柴燒泥編工藝是以傳統泥條成型技法為基礎,將陶土搓揉為泥條後進行編織、疊合與穩固接合,形成特定造型,再以傳統柴燒技術高溫入窯燒製而成。柴燒的最大特色在於燒窯過程中,木柴燃燒產生的灰燼自然落在陶器表面,經高溫熔融後形成自然落灰釉,並伴隨火焰痕跡、燻燒斑點、色澤流動等不可預測的紋理變化。這些變化賦予作品獨特的藝術張力與溫潤質感,是電窯、瓦斯窯所無法模仿的自然工藝之美。成品可見光滑與粗糙並存的觸感,其色澤渾厚溫潤,蘊含歲月之感,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柴燒泥編器物多用於香爐、茶具、花瓶等生活器皿。目前台灣柴燒窯場已屬稀有,柴燒泥編技藝更因耗時費工、技術門檻高而漸趨少見。
國小5-6年級
傳統技藝-臺東新港鏢旗魚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鏢旗魚是一種兼具精準與永續精神的傳統捕魚技法,源自日本千葉縣房總半島,於日治時期由日本漁民引入台灣東部。臺東成功鎮自新港建港以來發展漁業,結合來自綠島、恆春與在地阿美族漁民的力量,共同形塑出獨特的鏢旗魚文化。此漁法重視分工合作,由船長主導,成員各司其職,體現高度組織性。漁民所掌握的知識不僅包括獵魚與駕船等實務技術,亦涵蓋觀察海象、預測天候等自然知識,甚至延伸至以咒語與儀式祈求順利的超自然信仰。二戰結束後不久,成功鎮漁民延續日治時期的設備與技術,融合多元族群智慧,建立了橫跨歷史、文化與經驗的漁業體系。"
國小5-6年級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宣導動畫-第9集:兒童的事 大家的事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兒童權利公約》第9集以「兒童的事 大家的事」為主題,強調保障兒童權利不是只有家庭或學校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共同的任務。每個孩子都有權利被傾聽、被保護、被教育、被尊重,而這些權利的落實,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媒體與社會各界攜手努力。動畫透過真實生活場景,呈現兒童在不同場域中(如:學校、醫療、社區)需要被重視的權益,並呼籲成人應主動關心孩子的聲音與需求,提供支持與保障。同時也鼓勵兒童勇於表達、參與社會,成為積極的行動者。這集動畫傳遞一個清楚的訊息:兒童不只是未來的希望,他們是現在就擁有權利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成為兒童權利的守護者。
國小3-4年級
文化保存-漆工藝(黃麗淑)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漆器為古昔生活用品,王清霜先生所製作漆器除生活運用外,其漆藝高尚精妙,在藝術上具有重要價值,在藝術史上具承先啟後之地位,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傳統手工編織器皿」電子書
屏東牡丹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立牡丹國中
排灣族傳統手工編器繁多,主要用於日常生活層面,如炊具食品或貯藏搬運收納之用,台灣原原住民各族最常所見,僅用小刀即可將藤與竹編製而成的背簍、漁簍、藤包、頂籃、首飾盒等器物。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歷史-綠島一號(Lyudao No.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綠島地處黑潮流經要道,昔日為重要海上通道,亦常成船難漂流登陸之處。根據恆春縣志與日治時期調查記錄,19世紀前後綠島曾有多起外籍船艦因風浪擱淺或避難。民國102年,水下考古團隊於綠島南寮坡仔頭海域發現綠島一號遺址,範圍達1,600平方公尺。經調查,出水遺物包含乾隆、道光通寶、玻璃瓶、西洋陶瓷、金屬器與銅皮木船遺構,推定為19世紀中期往返東北亞之西式木帆貿易船。此為台灣海域保存狀況完整的西方古船實例,對研究亞洲貿易路線、造船工藝與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高度的價值。
國小3-6年級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第二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_少年版動畫EP1. 校園真心話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在學校中,你是否也曾面對看見同學被霸凌卻無力應對的情況?動畫主角鍾學昇也有同樣經歷──他想幫助受害者,卻擔心自己被波及或被標籤為「抓耙仔」。這種掙扎與無助,是許多旁觀者的真實感受。然而,改變從來不是孤單的,我們可以透過更安全的方式參與:例如私下通知師長、默默支持被霸凌的同學,並堅決不模仿或轉發霸凌內容。這些小小的行動,是守護校園安全的重要一步。《兒童權利公約》提醒我們,每位兒童都應在沒有暴力與歧視的環境中成長。我們選擇不沉默,就已經在實踐正義,讓學校變得更有人情味、更有愛。每個人都能成為改變的起點,守護彼此的權利與尊嚴。
國小3-4年級
1
...
32
33
34
35
36
37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