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動機本課程教案以宜蘭特色軍事設施龜山島與北方澳中正海軍基地為主題,說明如下:一、龜山島:龜山島是位在頭城東方海面上約12公里的一座火山島嶼,因外型酷似烏龜而被稱為龜山島,長久以來一直是宜蘭地區最重要的地理指標,也是宜蘭人主要的精神象徵和心靈歸宿。而烏石港的發展歷史更是先民開發宜蘭的重要史蹟,近代因烏石漁港的興建所造成突堤效應演變為外澳沙灘的興起與頭城海水浴場的沒落更是重要的海洋環境保育議題。1977年,政府將龜山島劃入火砲射擊試驗場的射擊區域,因為軍事需要而強制遷村,龜山島居民全部搬遷至頭城大溪,在此之前興建一批國民住宅(仁澤社區)以安置龜山島的搬遷戶。也將島上的媽祖廟拱蘭宮,徙回大溪,廟在,而媽祖神像已去,而駐島的軍人只好將之改為「觀音廟」,奉祀南海普陀山觀音菩薩,以作為精神寄託,改稱「龜山島普陀巖」。二、北方澳中正海軍基地:民國64年因政府將北方澳設成中正海軍基地,於是將北方澳居民集體遷村到南方澳的北濱一村和二村,因為搬遷緣故,北方澳居民希望能將北方澳進安宮鎮殿媽祖一同移駕,但擲筊結果媽祖不願意離開北方澳,只能將鎮殿媽祖留在原廟,並依指示在南方澳港邊重新修建一座進安宮,作為北方澳移民的信仰基地。◆教學設計及理念而國小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國防教育」以生動有趣、容易理解的方式來進行,實施多元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意識和國民素養。「國家安全」這個議題對於國小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起對國家安全的基本認識和意識。通過瞭解國家安全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每個人在其中的責任,學生可以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本課程教案將教育部國民小學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巧妙地融入在「社會領域」及「海洋教育」議題中,透過參訪龜山島軍事遺址與北方澳中正海軍基地辦理海軍敦睦巡洋艦隊的機會,緊密結合了學校的戶外教育和國防教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生動而深刻的學習體驗。孩子們有機會走進國防世界,直接接觸到家園守護者。激發了孩子們對自己社區和國家的認同感,了解全民國防的重要性,既凸顯了參訪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又啟發了孩子們對國家安全的關注和認識。希望以戶外教學方式將龜山島、烏石港、外澳沙灘、進安宮、南方澳等場域作為行動教室,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增進親師生對海洋教育的認識,引起學生熱愛海洋,熱愛鄉土的情操,進而奠立海洋臺灣的深厚基礎,培養學生從事海洋活動的興趣,落實在地海洋教育的推展。讓學生真正能「親海、愛海、知海」以達海洋教育之目的,提升學童對於海洋環境保育的態度。◆教學策略:在教學策略上以Lawson三階段「學習環」:「探索→術語引介→概念應用」進行設計,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中以不同形式的探索活動引導學生學習,例如單元一的活動一話說烏石港、活動二龜山島巡禮、活動三外澳悠游趣,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生活素養,協助學生五育均衡發展,「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課程願景,並結合「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期使課程發展以學生學習為起點,透過「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全發展,讓學生潛能得以適性開展,進而讓學生能運用所學、善盡責任,成為終身學習者,以使個人及群體的生活、生命更為美好。
修改日期: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