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科技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901
青春創學院-科技輔助學習~虛擬太陽運行軌跡與幕後玄機-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科技輔助學習~虛擬太陽運行軌跡與幕後玄機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你知道學校學科教材可以藉由VR/AR科技輔助學習嗎?!是否對某些學科內容感到不易提起興趣? 課程是否因為場地設備不足或考量安全性,而無法讓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實作的實驗?!VR教材融入教學, 整合繪圖、聲音、影像、動畫及互動的技術,相對於傳統的平面教材,VR/AR教材可能為學生帶來更高的學習刺激,透過全數位化360度虛擬環境,藉由聽覺、視覺,或者觸摸的想像能夠帶來不同的學習鮮趣,包括穿越古今時空、非人能輕易去到的大沙漠、太陽系八大行星等等。 歡迎收聽每周一22:00-22:3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除了虛擬天文,今晚同時也將分享VR製作的概念。
點閱數32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什麼是新媒體藝術-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什麼是新媒體藝術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什麼是新媒體藝術?當科學問題遇見藝術想像,例如:「環境汙染與藝術共生」這樣的議題如何以新媒體藝術呈現?就讀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的朱秦瑩同學,經由人嶼科技新媒體藝術策展計畫指導,將分享共創作品「憂患並存」,探討生物的可適性是否會在未來人為和自然共生的環境中,延伸出新的物種樣貌及美學。
點閱數23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什麼是智慧製造?!-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什麼是智慧製造?!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你可知道台中掀起新潮的無人咖啡亭,與智慧製造有什麼關聯呢?!本集節目由端端主持人邀訪來自台中高工新興科技推廣中心的師生,帶領聽眾認識智慧製造的關鍵因素,並分享學校以「智慧製造」為主軸,建置的「SM智慧機械實驗教室」及「VR虛擬實境體驗教室」的場域學習經驗。VR體驗教室主要提供AR/VR虛擬實境體驗,及建置攝影棚說明虛擬實境多功能應用,並提供學習導播、錄影等相關課程。「其中,以VR應用於機械製造-銑床機台的虛擬操作模擬,最具跨領域代表性,它結合了機械、製圖、影像圖文、物聯網、導播及虛擬實境技術,是一個整合虛擬技術的體驗教學空間。然而什麼是智慧製造呢?!如何帶來高效率、高品質、高彈性,並且透過雲端及網路與消費者快速連結,提供大量客製化之產品,歡迎收聽青春創學院節目!
點閱數30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5G時代來了-超智能社會來了 -科技與醫療-資源代表圖
web 5G時代來了-超智能社會來了 -科技與醫療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台灣醫療資源普及,方便取得的情況下許多人濫用醫療資源,造成醫療從業人員額外負擔,也擠壓迫切需要服務的人空間。若將部分病患轉至線上門診、將醫療資訊連結至平台,或許能減少資源浪費,也為醫生及病患帶來更多效益。年僅二十八歲、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台灣大學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的謝懿為例,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老闆就是他自己。他一八年創立的遠距醫療公司——鳴醫,鳴醫團隊成立之初入選永齡基金會H-Spectrum第二屆的創業團隊,而後接受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2017臺北明日之星輔導,並獲得創業補助全額。創辦人謝懿同時也是世界衛生工程台灣分會的創辦人,他強調,當患者與醫療人士拉開距離的時候,健康醫療穿戴裝置才能發揮實際價值,像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配合穿戴裝置可以更精確知道患者的血糖、血壓變化量、體溫等,更精準調整藥物比例。如同YouTube把媒體人抽離媒體公司,原先媒體公司需要龐大的資本額、器材設備才能運作,現在抽離以後每位YouTuber只要有一台攝影機、一個帳號就可以完成所有事情。因此,遠距醫療某些時候比面對面看診可及性更高、更方便。物聯網、大數據結合AI的數位浪潮下,台灣的醫療服務及產品愈來愈多元,技術含量也愈來愈高。發展數位醫療,是全球不可逆的趨勢,台灣的進展如何?您對數位醫療的想像是什麼呢?
點閱數28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5G時代來了-疫情之下看5G時代VR大未來與人才運用-資源代表圖
web 5G時代來了-疫情之下看5G時代VR大未來與人才運用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線上開會、線上遠距辦公、線上教育甚至線上遊戲等不直接面對面人群的工作、教育與娛樂方式愈來愈熱門。如果能夠配合沉浸式體驗的虛擬實境,那麼VR遠距辦公、VR教育、VR遊戲甚至VR旅遊勢必更能闖出一片商機。在時勢造英雄的前提下,近期許多廠商紛紛公佈了其VR計畫,甚至VR布局戰略。從另一個角度看,有關5G技術的議題市場已討論許久,但許多業內人士表示,2020年才是5G真正起飛的一年。5G具有高速、低延遲、大規模連結3項特性,理論上比4G的100MB/s快上100倍,能讓連網設備能同時連接,享受更好的下載、上傳速度。英國教育教育公司Pearson的研究發現,約有60%「Z世代」的學生選擇YouTube作為他們主要的學習平台。報導指出,5G有助於催化高等教育採用虛擬實境(VR)技術,有了5G頻寬的助攻,學生能體驗沉浸式VR教學內容。除了VR之外,擴增實境(AR)與5G的結合,帶給學生身歷其境的互動感。VR應用也顛覆傳統的課本和教具,其不僅可當作輔助教學,還能讓學生進入抽象概念,激發孩童主動學習的興趣。研究證明,VR可讓學生積極參與同儕協作、解決問題與老師雙向溝通;學生若主動學習,在課堂上也會學到更多。第四屆「XR之星」出爐,年度盛事「2019 XR Hack Fest XR開發者黑客松大賽」於北高兩地雙賽區辦理,賽區集結全台內容開發好手,近60小時不眠不休現場開發,由華梵大學師生籌組而成的隊伍「荷蘭船長」與大賽長青樹「言行橘子」分別取得內容創意組與產業應用開發組第一名,除AMD提供頂規顯卡為獎項外 ,兩組冠軍隊伍也分別帶走10萬元獎金。究竟5G時代VR的產業運用與想像為何?
點閱數384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5-07-28
20-我的夢想APP-我的夢想是研發工程師-疫起線上看-科技-高中-資源代表圖
當機器人開始逐漸取代人力,語音辨識,影像辨識開始成為機器人的必備能力,未來的世界,人類還能是世界的主宰嗎?到底人類是如何培養機器人具有這些特殊技能的呢?藉由以下的影片讓我們一窺究竟。
觀看次數379
修改日期:2021-08-30
青春創學院-來去VR行動體驗車!-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來去VR行動體驗車!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台北市永春高中設立「新興科技推廣中心」,強調從3R(AR-VR-MR)到3A(AI 、ADAS 、AR/VR )的科技知識與體驗的導入,提供高中職與國中小學校師生在新興科技的認知、課程、素養與實作。同學說,學校的《VR車》體驗讓他們有更多未來的學習體驗與想像,例如醫生模擬手術、或廚師訓練。透過VR裝置配備,沒想到人體構造器官可以如此逼真的呈現在眼前,比看圖硬背的方式酷多了!當同學從畫面點選心臟,「我們可以透過搖桿將畫面中的虛擬人解剖,分成組織與內臟兩部分,組織有神經、血管、淋巴管,你可以點選你要的內臟來放大觀看他的外型、內部構造」。同學興奮的說,VR科技帶來身歷其境的感覺,並且更有助於好奇和學習的動機!今晚就跟著端端主持人走進台北市永春高中的特置《VR車》,了解VR車有哪些酷玩意!
點閱數26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生活科技好好玩-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生活科技好好玩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還停留在生活科技課是木工課的印象嗎!? 108新課綱新設立「科技領域」,使得生科課大翻身!生活科技這門課,不再是過去傳統的工藝課,實作課程也並非只是單一作品的製作,而是當能夠讓學生將日常生活進行結合的一項「實作活動」,並且激發學生對生活創造的多元想像力與實際力!《生活科技這堂課》作者趙珩宇老師說::「經過良好設計與帶領的生活科技課,學生能在九年級開始嘗試探索單元整合式實作,如此可以更順利的銜接高中課程中,機電整合與工程設計的專題實作,同時也能挑戰各種類型的機器人競賽或是發明、科展等多元的競賽」,更重要的是,藉此探索學習生涯中與大學工程領域相關的能力。今晚將從「線控機器人」帶領同學進入《生活科技好好玩》的園地!
點閱數27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仿生軟性機器人-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仿生軟性機器人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科幻電影中的機器人,不但能力超強,有些還會變形、拉伸自如,且往往還具有自我修復能力,這些超能力般的功能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嗎? 答案是肯定的!由國立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賴盈至副教授與吳幸玫博士團隊所研發出的「仿生軟性機器人」,透過矽膠包覆可伸縮的奈米導電材料做為感測皮膚,不需要電池能量供應且具自我修復功能,在未來機器人、義肢皮膚、智慧電子和人機介面的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 「仿生軟性機器人」不僅聰明、省電又環保,電子皮膚透明度達88%,可拉伸超過自身長度的1000%,可適應不同型態的表面進行整合、配置;利用自我發電能力的電子皮膚,不須額外供給電源,即可自行對外部環境進行感測,解決了電子皮膚耗電的問題。邀請賴盈至副教授和吳幸玫博士介紹這款聰明、省電又環保的「仿生軟性機器人」!
點閱數1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AI人工智慧醫療與健康管理-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AI人工智慧醫療與健康管理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現代人注重健康,幾乎人手一隻智慧手環,好隨時關注自己身體的狀態。然而有時測量心率、血壓時,可能因劇烈活動導致難以精確偵測,而使用者的穿戴習慣,也會影響數據的蒐集品質。 由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吳炳飛教授團隊所研發的「AI人工智慧疲勞預警系統」,只需要透過攝影機「看」人臉,大約6秒時間,就可以在使用者毫無感覺的狀態下,分析出心率、血壓,甚至情緒變化等數據。 看到你的臉就知道你的心、知道你的健康狀態,「AI人工智慧疲勞預警系統」將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樣貌。至於這項預警系統的技術,在生活層面的運用還有哪些? 節目邀請芮祥鵬教授分享「AI人工智慧疲勞預警系統」的研發,及它未來多元的發展方向,歡迎聽眾朋友一起收聽!
點閱數30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