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970
校園植物大挑戰-植物27-資源代表圖
web 校園植物大挑戰-植物27
林大正/東光國小國小3年級
東光校園植物照片
點閱數11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2-02-14
優質轉型課程內容-資源代表圖
web 優質轉型課程內容
林融聲/縣立龍潭國小國小3-4年級
優質轉型課程內容
點閱數12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1-10-17
Cirrhitichthys falco (鷹金)-資源代表圖
web Cirrhitichthys falco (鷹金)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irrhitichthys falco(鷹金)俗名:鷹金、短嘴格、格仔、花獅(澎湖)棲息深度:4 - 46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頭背部於眼上方略凹;體背隆起,腹緣近平直。吻略鈍。眼中大,近頭背緣。前鰓蓋骨後緣具強鋸齒;鰓蓋骨後緣具棘。上下頜齒細小;鋤骨齒及腭骨齒皆存在。體被圓鱗;眼眶間隔具鱗;側線鱗數42-45。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部之鰭膜末端呈簇鬚狀,硬棘數X,軟條數12,第1軟條延長,但不呈絲狀;臀鰭硬棘數III,軟條數6;胸鰭最長之鰭條末端達臀鰭起點。體灰白色至淡褐色,腹部較淡,體側具5條紅褐色至暗褐色橫帶,其前二條為小斑點組成,後三條為大斑點組成,皆延伸至背鰭;頭部眼下方另具2紅褐色斜帶;吻部亦具1褐色斜帶。各鰭淡色,背及尾鰭具紅褐色斑點。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珊瑚繁生的區域;通常喜歡停棲於珊瑚頭的基部,伺機捕食獵物。以甲殼類或小型魚類為食。行一夫多妻制,且在日落後產卵。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菲律賓至薩摩亞,北至琉球及小笠原群島,南至澳洲大堡礁及新加勒多尼亞等沿海。臺灣各地沿海及離島之珊湖礁區可見其蹤跡。漁業利用: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英語韻文海報-資源代表圖
web 英語韻文海報
洪富君/桐林國小國小2年級
可貼於班上學習的英文韻文海報(曲:大象大象為什麼你的trunk這麼長?)
點閱數352
下載數71
修改日期:2011-11-15
何謂水循環-資源代表圖
web 何謂水循環
林志峰/縣立建陽國小國小6年級
介紹水循環的過程
點閱數508
下載數31
修改日期:2011-09-26
物理∕繩波∕振幅-資源代表圖
web 物理∕繩波∕振幅
陳忠志/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國中8-9年級,高中10年級~高中12年級
本單元藉由繩子振動的現象來認識振幅、週期、頻率、波長、相位、波速等橫波的基本概念,透過繩波自固定端、自由端反射的現象來瞭解繩波的反射規律,透過重繩與輕繩來瞭解繩波透射的規律,進一步探討至各種駐波的成因。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二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自我學習使用,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15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3-09-27
昆蘭樹-資源代表圖
web 昆蘭樹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全齡適用
昆蘭樹別名雲葉,山車,烏松仔,鳥樆樹。昆欄樹為三疊紀(Tertiary 約2億4千8百萬到2億8百萬年前,通常被稱為恐龍時代,是中生代的第一個時期)孑遺植物,曾廣泛分佈於東亞,目前只分佈在日本北緯37度以南300~2000公尺山區,及臺灣500~2500公尺山區, 是臺灣霧林的指標樹種。其為臺灣產唯一無導管之闊葉樹材,木材組織以管胞為主,其多列木質線所形成之紋理,十分美麗,為小型工藝用品之良材。昆欄樹最特殊的是它雖是被子植物,但無導管,也沒有花萼花冠整株樹外表油亮,枝葉組成層狀結構,葉簇生成叢於枝條頂端,其柄長度由外圍向內漸次縮短;雌蕊排成圓盤狀,成熟的時間可以分成「雌先熟」和「雄先熟」兩型,雌、雄蕊成熟的時間差約一個月,便可以進行異株授粉,是非常獨特的特徵。
點閱數51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07-16
自製湯種饅頭-資源代表圖
web 自製湯種饅頭
劉秋燕/市立永和國小國小5-6年級
你知道什麼是湯種饅頭嗎?你知道比例要如何調配才是又香又Q的饅頭嗎?湯種熟成溫度不同,對品質有影響嗎?
點閱數149
下載數21
修改日期:2011-12-08
第一天教案 健康飲食-資源代表圖
web 第一天教案 健康飲食
黃韻竹/久美國小國小2年級
第一天教案 健康飲食
點閱數1024
下載數18
修改日期:2011-11-15
Acropoma hanedai (羽根田氏發光鯛)-資源代表圖
web Acropoma hanedai (羽根田氏發光鯛)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Acropoma hanedai(羽根田氏發光鯛)俗名:圓鱗發光鯛、大面側仔、目本仔、深水惡棲息深度:100 - 50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而側扁,腹面具U形發光器。頭大,頭後部稍突起。眼大。吻短。口大,斜裂,下頜稍突出,下頜縫合處不具棘狀突起;上頜末端及眼中部;上下頜前方均具犬齒,側邊、腭骨、鋤骨則具絨毛狀齒。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鰓蓋骨無棘。體被弱櫛鱗,鱗大而較不易脫落;側線鱗數45-47。背鰭兩個,相距頗近,第一背鰭具硬棘VIII,第二背鰭鰭條I+10;臀鰭與背鰭軟條部相對,基底小於最長之鰭條長,具鰭條III+7;腹鰭略小,具鰭條I+5;胸鰭長而低位;尾鰭深叉形。肛門周圍黑色,位於腹鰭末端之後。體呈銀白色,背側黃褐色;各鰭淡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緣,深度約在100-500公尺間。肉食性,以甲殼類為主食。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臺灣。臺灣主要產於北部、南部及小琉球海域。漁業利用:可利用底拖網捕獲。一般皆當下雜魚利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