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786
CJc-Va-5-4 雙電池-資源代表圖
web CJc-Va-5-4 雙電池
普高化學-陳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讓學生了解雙電池的構造,與雙電池經過的化學反應產生化學能轉電能的過程
點閱數13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1-16
Cirrhitichthys aureus (金)-資源代表圖
web Cirrhitichthys aureus (金)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irrhitichthys aureus(金)俗名:金、深水格、格仔、金獅(澎湖)棲息深度:3 - 20公尺形態特徵:體略延長而呈橢圓形;頭背部於眼上方略凹;體背隆起,腹緣圓凸。吻略鈍。眼中大,近頭背緣。前鰓蓋骨後緣具強鋸齒;鰓蓋骨後緣具棘。上下頜齒細小;鋤骨齒及腭骨齒皆存在。體被圓鱗;眼眶間隔具鱗;側線鱗數40-44。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部之鰭膜末端呈簇鬚狀,硬棘數X,軟條數12,第1軟條延長如絲;臀鰭硬棘數III,軟條數6;胸鰭最長之鰭條末端達臀鰭起點。體黃色至橘黃色,腹部較淡,體側具5條黃褐色橫斑或不規則之斑駁,有時不顯。各鰭黃色至淡紅褐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較深的岩礁及珊瑚礁區域;通常喜歡停棲於礁盤上,伺機捕食獵物。以甲殼類或小型魚類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印尼、臺灣、南中國海及日本等沿海。臺灣發現於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等海域。漁業利用: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Nebularia ferruginea (粗斑筆螺)-資源代表圖
web Nebularia ferruginea (粗斑筆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Nebularia ferruginea(粗斑筆螺)棲所生態:潮間帶世界地理分佈:海南、西沙、印尼台灣地理分佈:基隆市,蘭嶼,花蓮海岸,屏東縣恆春半島,屏東縣海口,台北縣貢寮鄉馬岡,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宜蘭縣石城,台灣東北角,東沙島,小琉球,南沙群島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30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Upeneus quadrilineatus (四線緋鯉)-資源代表圖
web Upeneus quadrilineatus (四線緋鯉)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Upeneus quadrilineatus(四線緋鯉)俗名:四帶緋鯉、秋姑、鬚哥棲息深度:10 - 5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稍側扁,呈長橢圓形。頭中大;口小,下位;吻圓鈍;上下頜齒細小,鋤骨與腭骨具齒,均多形成絨毛狀齒帶;上頜延長至眼下方約1/3處。頦部縫合處具一對長鬚。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鰓蓋骨後緣具一短棘;鰓蓋膜與峽部分離;鰓耙數8-9 + 17-20。體被中大櫛鱗,易脫落;側線完全,側線鱗數35-38,側線鱗上之側線管分枝。背鰭兩個,彼此分離;胸鰭軟條數15-16;尾鰭叉尾形。體側上半部呈黃褐色,下半部呈銀白色,體側至少有4條橘黃色縱帶。第一、第二背鰭及尾鰭上半部鰭膜上,皆有黃褐色縱帶斑紋;第一背鰭末緣黑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乾淨水域的礁砂混合區或是略混濁水域的砂泥地水域均可發現。通常是少數幾尾或小群數洄游覓食。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印尼東部。臺灣分布於西部海域。漁業利用:漁期全年皆有,但數量不多。可利用流刺網、延繩釣或底拖網等漁法捕獲。魚肉細緻,油炸、紅燒、煮味噌湯,味道皆可口。特殊之覓食行為,故常被水族館做展示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1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Synchiropus splendidus (花斑連鰭䲗)-資源代表圖
web Synchiropus splendidus (花斑連鰭䲗)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Synchiropus splendidus(花斑連鰭䲗)俗名:花斑連鰭䲗、老鼠、狗圻、青蛙棲息深度:0 - 10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頭部稍縱扁。枕骨區平滑。鰓孔下側位。前鰓蓋骨強棘末端向上彎曲,強棘腹緣及基部平滑無棘,背緣具二至五彎曲棘突。側線從眼延伸至尾鰭基部,無橫向側線,將體兩側側線相連。第一背鰭極低,雄魚第I棘延長成絲狀;第二背鰭鰭緣稍凸;通常背鰭與臀鰭鰭條均分支;尾鰭圓形。新鮮標本體呈紅褐色,具許多藍綠色的波狀長條班,頭部背面深橄欖綠色,腹面淡綠;前鰓蓋骨區具一大型深藍班,其上具許多不規則的黃點及黃線。各鰭鰭緣深藍色,通常具波狀的橙線;背鰭紅褐色;胸鰭淡藍色;腹鰭具藍點;臀鰭鰭膜具深色垂線,鰭條橄欖綠色;尾鰭紅褐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水淺且有遮蔽的潟湖與近海岩礁區,通常棲息的是淤泥底的珊瑚與碎石的水域。通常形成小的群,散佈於小的區域。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琉球群島到澳洲。臺灣分布於蘭嶼海域。漁業利用:廣為人知水族館小型魚,已能繁殖。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物理∕運動力學-推鉛球∕水平加速度-資源代表圖
web 物理∕運動力學-推鉛球∕水平加速度
陳忠志/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國中9年級,高中10-11年級
本單元藉由推鉛球來認識拋體運動的物理現象,透過運動選手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來探討如何操作可以得到最大的射程,從牛頓第二與第三運動定律、衝量、功率及角動量的物理概念讓學習者明白體育運動中的物理學原理及應用。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三年級至高中二年級學生自我學習使用,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475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3-09-27
29-3-2-1鍊條連結大小齒輪轉動情形-資源代表圖
video 29-3-2-1鍊條連結大小齒輪轉動情形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5-6年級
1. 透過觀察和討論,察覺鍊條也可以傳送動力。rn2. 透過觀察和討論,察覺皮帶也可以傳送動力。rn3. 透過觀察和操作,知道用鏈條傳動時,轉動圈數和輪的大小有關。rn
觀看次數338
修改日期:2019-12-04
觀測太陽位置的方法與loilo軟體的應用。-資源代表圖
web 觀測太陽位置的方法與loilo軟體的應用。
鍾其峯/市立三和國小國小5年級
1. 了解以方位和高度角可以明確描述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2. 認識方位和太陽高度角。3. 能和同學合作實驗。4. 學會如何正確描述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5. 能正確使用平板及loilo軟體討論。
點閱數447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9-05-15
Gnathodentex aureolineatus (金帶齒頜鯛)-資源代表圖
web Gnathodentex aureolineatus (金帶齒頜鯛)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Gnathodentex aureolineatus(金帶齒頜鯛)俗名:金帶齒頜鯛、黃點鯛、龍占(臺東)、龍占舅(澎湖)棲息深度:3 - 3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尖。眼大。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下頜犬齒向外;上頜骨上緣具鋸齒。頰部具鱗4-6列;胸鰭基部內側不具鱗;側線鱗數68-74;側線上鱗列數5。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軟條10;臀鰭硬棘III,軟條8-9;胸鰭軟條15;尾鰭深分叉,兩葉先端尖銳。體背暗紅褐色,具數條銀色窄縱紋;下方體側銀至灰色,有若干金黃色至橘褐色縱線;尾柄背部近背鰭後方數軟條之基底有一大形黃斑。各鰭淡紅色或透明。棲所生態:群居性魚種,常常成群巡游在潟湖礁石平台或向海珊瑚礁的上緣區,較少落單行動。是夜行性的動物,白天緩緩或靜止的棲息在珊瑚叢上,晚上則游到珊瑚礁外圍尋找底棲性的小章魚、烏賊、小魚、蝦及蟹類等為食物。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迄澳洲。臺灣主要分布於東北部、南部、綠島及蘭嶼海域。漁業利用:一般以流刺網、潛水或陷阱法等方式捕獲,為肉質鮮美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的烹調方法。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仁和國小99學年度讀報教育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仁和國小99學年度讀報教育學習單
倪浩航/縣立仁和國小國小1-6年級
仁和國小99學年度讀報教育學習單
點閱數1622
下載數571
修改日期: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