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340
臺中市育英國小12年國教課綱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教案設計-資源代表圖
臺中市育英國小12年國教課綱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教案設計
點閱數516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0-12-17
潮境公園-資源代表圖
web 潮境公園
廖婷怡/市立石碇國小國小5-6年級
探訪潮境海洋公園
點閱數340
下載數23
修改日期:2011-10-05
熱對物質的影響-資源代表圖
web 熱對物質的影響
陳又銘/安順國中國中8年級
理化:熱對物質的影響
點閱數963
下載數47
修改日期:2024-07-16
921地震教育園區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921地震教育園區學習單
莊明霞/縣立笨港國小國小5-6年級
可用於「921地震教育園區」參觀後,反思與學習。
點閱數2880
下載數300
修改日期:2010-12-24
Paragaleus tengi (鄧氏副沙條鯊)-資源代表圖
web Paragaleus tengi (鄧氏副沙條鯊)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aragaleus tengi(鄧氏副沙條鯊)俗名:臺灣副沙條鯊、沙條、臺灣副沙條鯊、鄧氏沙條鮫棲息深度:- 公尺形態特徵:體細而延長。頭平扁,尾鰭前具凹窪。吻中長,吻端背視如圓弧形。眼橢圓形,具瞬膜。前鼻瓣如短葉片狀。鰓裂短,長度為眼徑之1.1-1.3倍。口裂呈弧狀,很短;唇溝一般長;上頜齒側扁三角形,齒頭外斜,內緣光滑稍凸,外緣亦光滑而內凹,不具小齒尖,僅正中具一尖直小齒;下頜齒細尖,矛狀,邊緣光滑,不具小齒尖,齒頭幾乎不彎曲而呈T形,口閉時下頜齒不突出。噴水孔小。盾鱗具5棘突5縱脊。背鰭2個,形狀相同,第二背鰭較小;前緣圓凸,後緣深凹,上角鈍尖,下角延長尖突;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內角之上方或稍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之前;腹、臀鰭皆較第二背鰭小;胸鰭等大或略大於第一背鰭,略呈鐮刀狀;尾鰭狹長,稍大於頭長,上葉近尾端,下葉前部尖三角形突出,中部較低平,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體側灰褐色,腹面淡白,無其它明顯斑紋。棲所生態:棲息於熱帶近海和外海區之大陸棚或島棚的小型鯊類。生態習性所知有限。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越南、香港及中國等。臺灣分布於西南海域。漁業利用:以底拖網捕獲。肉質尚可,一般以煙燻食之或製成魚槳,處理過後之殘骸製成魚粉。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校園植物-酢醬草-資源代表圖
web 校園植物-酢醬草
李誌偉/南投國小國小5年級
校園植物-酢醬草
點閱數21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10-13
薪火相傳~火如何產生?-資源代表圖
web 薪火相傳~火如何產生?
曾昱豪/市立壽山國小國小6年級
本教案是使用科技化教學模式與實際操作體驗,來讓學生能夠將課本內的知識轉化成實際經驗,透過這樣的方式,培養與建立新的學習經歷。 火的使用是人類史上一件重要的里程碑,對於這一段人類的經歷,似乎只能在書本上讀過,透過這一課的說明,來引起學生對於火的認識,讓人類的知識能夠代代相傳,從使用科技媒材增加學習效果(生字教學),利用科技媒材提供相關經驗模仿,活用科技媒材紀錄分享實際體驗,讓三用的方式配合課程,逐步的讓學生提升學習效益與興趣。 從課文中學習火花的產生,知道火該如何增加燃燒?並且針對延續火的使用要有怎樣的條件~分析與歸納出要素、方法、步驟,最後以時計的活動操作,讓學生能夠將書本與資料上的平面學習方式,轉化成為立體多向面的生活經驗,使整個學習成效更能牢印在腦海中。
點閱數387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2
Sebastiscus marmoratus (石狗公)-資源代表圖
web Sebastiscus marmoratus (石狗公)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Sebastiscus marmoratus(石狗公)俗名:褐菖鮋、石狗公、石頭魚、獅甕(澎湖)、紅鱠仔棲息深度:0 - 40公尺形態特徵:體中長,側扁,長橢圓形。頭中大,側扁。眼中大,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等長,上頜骨延伸至眼眶後緣下方。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具細齒,鋤骨齒群左右相連呈人字狀。鼻棘1個,小而尖銳,位於前鼻孔內側。淚骨中大且方形,上緣具關節突尖銳,下緣前葉尖,中葉不明顯,後葉具三角形棘。眼眶下具第一至第四眶下骨,無第五眶下骨;第一與第二眶下骨表面光滑無棘。眶前骨具5輻射狀感覺孔。前鰓蓋骨5棘;鰓蓋骨具2叉向稜,後端各具1棘。下鰓蓋骨及間鰓蓋骨無棘。顱骨棘與稜尖銳。側篩骨光滑,具1眼前棘。額骨光滑,眶上稜高凸,具眼上棘1個與眼後棘2個。鼓棘1個。眼間距具額稜1對,後端具1額棘。頂骨光滑,頂稜高且尖銳,略高於眶上稜,後端具頂棘。眼後至側線前端具蝶耳棘1個、翼耳棘1個、後顳顬棘上下各具1棘,肩胛棘1個;具1脈棘。眼間距凹入,無頂枕窩。前鼻孔後緣具皮瓣。體具櫛鱗;胸部及腹部具小圓鱗;吻部、上下頷、前鰓蓋骨後緣、頭部腹側及鰓蓋條部無鱗。側線上側位,斜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起始於鰓蓋骨上棘前上方,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具硬棘 XII,軟條 9;臀鰭起始於背鰭軟條部前端下方,鰭長度較背鰭軟條短,鰭條延伸稍超過背鰭基部,具硬棘 III,軟條5;胸鰭寬大,下側位,無鰭條分離,延伸超過肛門,軟條17-19;腹鰭胸位,具硬棘 I,軟條5;尾鰭圓形。體褐色或褐紅色,體側背鰭基部處上通常具5白斑,側線下方散布雲紋斑紋。各鰭部褐紅色,鰭條散布白色斑點。(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棲所生態:近沿海底棲性,生活於較淺的珊瑚礁、礫石區、岩礁或砂石混和區之底質水域,棲息深度在2-40公尺左右。肉食性,主要是以小型魚類為時。棘基部具毒腺。卵胎生的魚種,成熟的雄魚有交接器。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包括菲律賓、臺灣、日本及中國大陸沿海等。漁業利用:本種在臺灣岩礁底質之近沿海相當普遍,週年可產,主要漁法為延繩釣及底拖網,肉質甜美而有彈性,是高價值的經濟魚種,臺灣北部沿海產量較高。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0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Onychostoma alticorpus (高身白甲魚)-資源代表圖
web Onychostoma alticorpus (高身白甲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Onychostoma alticorpus(高身白甲魚)俗名:高體白甲魚、高身鯝魚、赦鮸、鮸仔、高身鏟頜魚棲息深度:0 - 10公尺形態特徵:幼魚期與臺灣鏟頜魚極相似,隨成長而漸有變化。成魚體延長而近於紡綞形,尾部側扁;體高而隆起,背鰭前方為體之最高處。頭小而短圓,頭頂略隆起。吻短而圓鈍;吻褶向下伸展而蓋著上唇。口下位,口橫裂而寬廣,上頜達眼眶前緣,下頜有發達的角質邊緣,前緣平直而成鏟狀。具兩對短小口鬚,不易察覺,成魚甚至退化。咽頭齒3列,齒式5.3.2-2.3.5。鱗片中等大,腹鰭基部具狹長的腋鱗;側線完整,略成弧形,側線鱗數45-47。背鰭最後一枝不分枝鰭條為光滑之軟條,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體呈銀白色,體背部為青綠色,腹部銀白色;成魚的頭部及體背側呈暗灰綠色,側線下方的腹側粉紅或淡橘紅色。吻部前方具白色縱帶。所有鰭條淡灰黑色;胸、腹、臀鰭鰭膜為粉紅色。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棲息於水流湍急,水流量大並且分布有巨石及岩壁的中上游溪流中棲息。以附著於石頭上的藻類為主食,也攝取水生昆蟲。地理分佈:臺灣的特有種,分布於南部及東部的溪流,曾文溪、高屏溪、卑南溪、秀姑鑾溪及花蓮溪等流域均可發現。漁業利用:食用魚,唯數量日益稀少,已列入保育的魚種。IUCN 瀕危狀態:瀕危(EN)A1acde1996-08-01 2012淡水魚紅皮書:NT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22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android
youtube-資源代表圖
app youtube
呂玉瑞/新北市新北市中和區光復國民小學全齡適用
youtube是一個影片分享網站,可以上傳影片,公開或不公開在網路上撥放,只要你有google帳號即可。你也可以使用編輯撥放清單、線上影片剪輯等功能。 呂玉瑞 youtube 在教育現場,資訊融入教學中,多媒體佔了很重要的一個角色。youtube本身是一個網站,而其app可以說完全整合其中。登入帳號後,許多功能與在網站上操作無異。最簡單的就是撥放影片,建立撥放清單,讓學生觀看。學生除了可以理解老師說的內容,看影片更是一個重要的引起動機。
點閱數981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