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885
明星選手簡介-資源代表圖
web 明星選手簡介
劉濬瑜/市立瑞柑國小國小1-6年級
植月選手:杜鵑花動感明星:鳳 蝶
點閱數161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11-10-07
自然與生活科技簡報-資源代表圖
web 自然與生活科技簡報
陳佳瓏/金門縣政府教育局國中7-8年級
金城國中_自然與生活科技簡報
點閱數2055
下載數118
修改日期:2024-07-16
花的構造與功能。-資源代表圖
web 花的構造與功能。
陳客宏/縣立康樂國小國小5年級
利用課文文本了解花的各部位,再利用行動載具,拍攝花的剖面圖,並透過APP標註花的各部位名稱。
點閱數713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19-11-28
水火箭-活動說明-資源代表圖
web 水火箭-活動說明
游光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本學習物件主要為水火箭的製作與教學活動,內容包含了MST(數學、科學、科技)三種不同的知識,可以讓使用者同時運用三種知識來製作出飛行最遠、最準的水火箭。
點閱數528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13-09-27
灰鷽-資源代表圖
web 灰鷽
蔡婉緩/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小1-6年級
雀科鳥類動物灰鷽
點閱數20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12-24
Chaetodon selene (彎月蝴蝶魚)-資源代表圖
web Chaetodon selene (彎月蝴蝶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haetodon selene(彎月蝴蝶魚)俗名:彎月蝴蝶魚、彎月蝶、紅司公(澎湖)、米統仔(澎湖)棲息深度:10 - 50公尺形態特徵: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微凸起,鼻區處凹陷。吻中長,突出。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下頜齒各具10-11列。體被大型鱗片,圓形;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IX-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I,軟條19;臀鰭硬棘III,軟條18。體黃色;體側上部前方具數列向上斜走之淡色小點;自背鰭基底經尾柄至臀鰭上部有一下緣白色之半月形黑斑帶;頭部具窄於眼徑之鑲淡黃邊的眼帶,上眼帶黑色,下眼帶黃色至黃褐色,且僅向下延伸至鰓蓋緣。背、臀及尾鰭黃色;尾鰭後部淡色;胸、腹鰭淡色。尾柄黑色。棲所生態:棲息珊瑚礁區碎石坡。本種魚之生態習性不甚明瞭。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西新幾內亞、印尼、巴布新幾內亞、臺灣及日本等。臺灣分布於南部海域。漁業利用: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花果實種子的構造和功能-資源代表圖
ebook 花果實種子的構造和功能
陳藝珍/台南市安南區海東國小國小5年級
花果實種子的構造和功能
點閱數501
下載數16
修改日期:2025-07-12
Pteragogus cryptus (隱秘長鰭鸚鯛)-資源代表圖
web Pteragogus cryptus (隱秘長鰭鸚鯛)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teragogus cryptus(隱秘長鰭鸚鯛)俗名:隱秘高體盔魚、荔枝魚、瘦牙、砂遍羅、黃鶯魚、絲仔魚、貓仔魚婆、絲鰭鸚鯛、曳絲鸚鯛棲息深度:2 - 67公尺形態特徵:體稍長;前鰓蓋骨具鋸齒緣;頰與鰓蓋被大形鱗;背鰭連續,前方數棘較高;胸鰭稍圓;側線完全,連續不間斷,在背鰭後部陡降。前鰓蓋骨具鋸齒緣;頰與鰓蓋被大形鱗。D. X, 10;A. III, 9;背鰭前方數棘較高,雄魚第I-II棘延長為絲狀。體色多變,雄魚紅褐色至黄褐色,而散有暗色班駁;鱗片具白緣而形成網狀紋;鰓蓋上形成一黑色眼斑。雌魚體色雷同。幼魚粉紅色而具暗色斑點;吻端至胸鰭上方具一條白色斑紋。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珊瑚礁海域,水深約2-67公尺間,特別喜歡在軟珊瑚較繁盛的礁區,或珊瑚區有繁盛的藻叢生長的水域。它們不像大多數急性子游動的隆頭魚親戚,游起泳來是慢條斯理的,以時停時游的優哉步調,晚上則安靜的躲到岩石下方或海藻中休憇。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到薩摩亞,北至菲津賓、臺灣海域,南至大堡礁等。臺灣綠島海域有分布。漁業利用: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非食用經濟魚種。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注音動物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注音動物學習單
伍懿芳/久美國小國小2年級
注音動物學習單
點閱數1152
下載數191
修改日期:2011-11-15
Chromis flavomaculata (黃斑光鰓雀鯛)-資源代表圖
web Chromis flavomaculata (黃斑光鰓雀鯛)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hromis flavomaculata(黃斑光鰓雀鯛)俗名:黃斑光鰓魚、厚殼仔棲息深度:6 - 40公尺形態特徵:體呈卵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1.8-2.0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7-19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呈圓形,硬棘XIII-XIV,軟條 11-13(通常為 12);臀鰭硬棘II,軟條10-11;胸鰭鰭條 18-20;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形,各具2條硬棘狀鰭條。體一致呈灰褐色,胸鰭基部具一大黑斑;背、臀鰭大部分為暗色,軟條部後半較淡色;胸、腹鰭灰色;尾鰭灰褐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水深10-40公尺之潟湖或珊瑚礁區。成一小群或大群活動。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主要分兩個分離的反赤道分布族群,包括分布於日本及臺灣的一群及珊湖海、新加勒多尼亞、羅得豪群島及澳洲等。臺灣僅發現於南部海域。漁業利用:中小型之雀鯛,可食用,一般不為漁獲對象魚。有人將其作觀賞魚之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