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904
Morula uva (草莓棘結螺)-資源代表圖
web Morula uva (草莓棘結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Morula uva(草莓棘結螺)形態特徵:殼近菱形,灰白色,密佈深褐色或灰白色的瘤狀螺肋,肋間具細螺溝,體層略膨脹。殼口近半圓形,狹窄,紫色,外唇具有明顯的齒狀突起。口蓋角質,褐色。棲所生態:棲息於潮間帶岩礁區。低潮線以下世界地理分佈:海南、西沙、南沙台灣地理分佈:南沙太平島,花蓮海岸,屏東縣恆春半島,小琉球,東沙島,綠島,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宜蘭縣,澎湖縣大倉島,龜山島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24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Paramonacanthus sulcatus (絨鱗副單棘魨)-資源代表圖
web Paramonacanthus sulcatus (絨鱗副單棘魨)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aramonacanthus sulcatus(絨鱗副單棘魨)俗名:絨紋副單角魨、剝皮魚棲息深度:3 - 5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雌魚體較高;吻上緣線稍凸。鰓孔位在眼後半部至眼後緣下方,孔裂大部份位在體中線上方,與體中線呈60至70度夾角。體鱗小,排列極規則,鱗僅具一中央強棘,此棘圓柱狀向後彎曲,成魚棘可分叉,眼後鱗片具十幾根叢生狀之小棘。第I背鰭棘位於眼後半部稍靠後緣的上方,背棘長而稍細,後緣具倒棘,前緣具粒狀突起;腹鰭膜大,但膜後緣不超過恥骨特化鱗之中央,特化鱗細長,共三對,可活動,第一與第二對鱗片等長, 第三對極長約為第一對的2.4倍,末端具向上之小棘,腹鰭膜收縮時特化鱗接近肛門;背鰭與臀鰭前半部之鰭條較後半部之鰭條高許多;尾鰭最上及中央之鰭條延長。體灰色,有許多水平平行細線,頭背及體背具黑色斑。以前所記載之絨鱗單棘魨(Arotrolepis sulcat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沿岸、近海礁區、底拖區域的水域,喜成群聚集生活,具趨光性,月夜、晨昏或陰天會聚集於水上層。主要以軟體動物、小型甲殼類及小魚等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由爪哇海至南中國海、臺灣。臺灣分布於澎湖海域。漁業利用:主要漁法為圍網及底拖釣等,因具厚皮,食用前,通常會先去頭及剝皮,亦是俗稱剝皮魚的由來,亦可加工成魚露或製成飼料、肥料等。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動手做化學-資源代表圖
web 動手做化學
劉秀蘭/市立南崁高中高中10-12年級
藉由量測『容器的體積』與其所『盛裝水的質量』,間接來瞭解各測量用容器的準確度。
點閱數304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2-09-21
Gargariscus prionocephalus (波面黃魴鮄)-資源代表圖
web Gargariscus prionocephalus (波面黃魴鮄)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Gargariscus prionocephalus(波面黃魴鮄)俗名:輪頭魴鮄、雞角、角仔魚棲息深度:20 - 29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前部稍平扁,後部漸細。頭寬扁,頭部完全被骨質甲,兩側圓具明顯的凹突,突出部扁平而寬大。上頜有一絨毛狀的齒帶,下頜則無齒。下頜有7 對鬚,最長的一根延伸至眼睛的後緣。前鰓蓋棘尖銳且堅硬,較鰓蓋棘為長。體被骨板狀鱗,側線鱗數29。背鰭具硬棘VI-VII,軟條14;臀鰭軟條13-14。體呈橘紅色;背鰭具黑緣;胸鰭的薄膜有三個不規則的黑斑。有些學者將本種魚列入黃魴鮄科(Peristedidae)。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砂泥底水域。地理分佈:分布於日本、臺灣、菲律賓以及阿拉弗拉海。臺灣分布於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等。漁業利用:一般以拖網漁船捕獲較多,因身上附骨板,適合煮湯,多與豆醬同煮;或充作下雜魚、魚粉等用途。全年均可捕獲。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3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1-10-24
物理∕運動力學-推鉛球∕伽利略關於物體運動的一些實驗-資源代表圖
web 物理∕運動力學-推鉛球∕伽利略關於物體運動的一些實驗
陳忠志/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國中9年級,高中10-11年級
本單元藉由推鉛球來認識拋體運動的物理現象,透過運動選手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來探討如何操作可以得到最大的射程,從牛頓第二與第三運動定律、衝量、功率及角動量的物理概念讓學習者明白體育運動中的物理學原理及應用。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三年級至高中二年級學生自我學習使用,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30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3-09-27
Terebra anilis (徐娘筍螺)-資源代表圖
web Terebra anilis (徐娘筍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Terebra anilis(徐娘筍螺)形態特徵:貝殼呈較均勻的褐色,各螺層最上部是一列較粗的淡色結瘤,其下是一列較小的瘤珠,然後是許多條細螺肋。殼長可達8公分。但本標本為幼貝,僅4公分。棲所生態:淺海砂底、淺海、沿岸世界地理分佈:產於台灣海峽的淺海砂底、印尼、馬來西亞、越南(Khanh Hoa、 Ninh Thuan)、阿拉伯東部 (NWG, GO, Mas, SO)台灣地理分佈:高雄,台灣海峽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2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自然筆記-聆聽20年來的信賢蛙鳴-資源代表圖
web 自然筆記-聆聽20年來的信賢蛙鳴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專訪楊懿如-重回20年前的信賢蛙鳴+專訪阿默與赤牛仔-打造有一點力道的生活本週五的「自然筆記」,我們將回到1998年及2020年的信賢,在楊懿如老師、廖鎮洲老師的帶領下,走入蛙聲一片,聽見幸福的力量。另外我也會播出在南投竹林中阿默及赤牛仔的專訪內容,透過溫暖的生命故事,分享他們如何從容地、「有一點力道的活着」。
點閱數25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Cronia fiscella (編織結螺)-資源代表圖
web Cronia fiscella (編織結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ronia fiscella(編織結螺)形態特徵:殼近長菱形。深褐色,螺塔高,殼表具有粗的螺肋,並且具許多粗的橫肋,與窗結螺不同在於螺肋沒那麼多且密集,體形亦較中廣,在2側的螺肋也比較大。殼口為紫色且內側具有許多齒狀起,口蓋角質。棲所生態:棲息於潮間帶的礁岩地區。世界地理分佈:馬來西亞、海南台灣地理分佈:南沙太平島,屏東縣恆春半島,澎湖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21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Nebularia ferruginea (粗斑筆螺)-資源代表圖
web Nebularia ferruginea (粗斑筆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Nebularia ferruginea(粗斑筆螺)棲所生態:潮間帶世界地理分佈:海南、西沙、印尼台灣地理分佈:基隆市,蘭嶼,花蓮海岸,屏東縣恆春半島,屏東縣海口,台北縣貢寮鄉馬岡,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宜蘭縣石城,台灣東北角,東沙島,小琉球,南沙群島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29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Gymnothorax monostigma (眼斑裸胸鯙)-資源代表圖
web Gymnothorax monostigma (眼斑裸胸鯙)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Gymnothorax monostigma(眼斑裸胸鯙)俗名:眼斑裸胸鱔、錢鰻、薯鰻、虎鰻棲息深度:1 - 3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體棕色,眼後有一方形黑斑,其大小如眼徑;下頜兩側有4或5個黏液孔,後鼻孔有一白斑。魚活時眼紅;眼後部黑色;黏液孔四周粉紅;鰭淡棕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位於拂浪區內的珊瑚、岩礁的洞穴及隙縫中。以魚類為主食,偶食甲殼類。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馬爾地夫,東至馬貴斯及土木土群島,北至臺灣,南至巴布新幾內亞等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海域。漁業利用:一般可利用延繩釣、手釣和籠具誘捕等漁法。可食用性。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