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832
生物技術的應用-資源代表圖
web 生物技術的應用
張雅淇/桃園市立大成國中國中7-9年級
生物科技一系列關鍵技術的整合
點閱數366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21-02-21
Epinephelus latifasciatus (寬帶石斑魚)-資源代表圖
web Epinephelus latifasciatus (寬帶石斑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Epinephelus latifasciatus(寬帶石斑魚)俗名:緃帶石斑魚、寬斑鮨、石斑、過魚、花貓鱠棲息深度:20 - 24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9-3.4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或微凸。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3列。鰓耙數8-11+15-18。前鰓蓋骨後緣具3-7顯著之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6-65;縱列鱗數91-106。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2-14;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幼魚體呈淡紫灰色或淡褐色,腹側偏白色;體側具2條鑲黑緣之白色寬斜帶;背及尾鰭具黑點及線紋。成魚體一致為灰色,體側白帶逐漸消失,黑緣則轉為線紋或斑點。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沿岸礁砂混合區,幼魚則生活在砂泥底水域,是印度-太平洋區最大的礁區魚類,最大體長可達270公分,體重達400公斤。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至夏威夷及皮特康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南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有產。漁業利用:高經濟性之食用魚。一般漁法以延繩網、魚槍及一支釣等捕獲。清蒸食用佳。IUCN 瀕危狀態:數據缺乏(DD)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0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PKc-Va-1-6_電場疊加_ WSQ 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PKc-Va-1-6_電場疊加_ WSQ 學習單
高中物理-李榕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PKc-Va-1-6_電場疊加_ WSQ 學習單
點閱數9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1-17
單一活動教學示例-國中自然 006-資源代表圖
web 單一活動教學示例-國中自然 006
張麗莉/新北市立頭前國民中學國中7-9年級
運用 CoSci 平台打點計時器的模擬實驗,知道物體運動模式與圖表解讀。
點閱數22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07-11
氣生根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氣生根學習單
陳錦傳/市立鎮昌國小國中7年級
氣生根學習單
點閱數232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2-12-22
種植植物-資源代表圖
web 種植植物
徐麗芬/台中市大勇國小國小3-4年級
自然課時,學生透過親自種植植物並觀察它的生長,在過程中有些植物長得很好,有些卻上天堂了,希望學生從照顧植物的過程中,體會到農夫要照顧農作物的辛苦,並更珍惜身邊的食物
點閱數427
下載數20
修改日期:2011-11-08
Hemimyzon taitungensis (臺東間爬岩鰍)-資源代表圖
web Hemimyzon taitungensis (臺東間爬岩鰍)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Hemimyzon taitungensis(臺東間爬岩鰍)俗名:臺東間吸鰍、石貼仔棲息深度:0 - 10公尺形態特徵:體較為延長,前部扁平,後部側扁。頭部至腹鰭之間的身體呈三角形,腹面頗為平坦。頭中大,平扁。吻部略呈圓弧狀。口下位,口裂略呈弧狀。上頜上方的腹面具2-3對短鬚。體被細小圓鱗,頭部及胸部的內側均裸出無鱗。側線完全。背鰭基部較短,起點在腹鰭起點之後上方,軟條 3(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腹鰭向兩側平展,內側互相靠近,在基部癒合,後緣則分離,6-7(不分枝軟條)+ 10-12(分枝軟條);胸鰭寬大而平展,末端已達腹鰭基部;尾鰭凹形。體呈淺褐色或灰黑色,雄魚體背及頭具有蠕狀的波浪紋,偶有半圓之白斑;各鰭淡黃褐色,背、尾鰭具有黑白相間之條紋。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喜好棲息於河川的中、上游湍急的河段。底棲性,常以扁平的身體及胸、腹鰭平貼在石頭上。雜食性,以刮食石頭上之藻類,以及捕食水生昆蟲、或攝食有機碎屑等為食。地理分佈:臺灣特有種。分布於臺灣東部的溪河中、上游。漁業利用:魚體較小,食用價值低,但其體色花紋富變化,生活習性特殊,或可飼養成觀賞魚。農委會2009/4/1公告: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IUCN 瀕危狀態:易危(VU)D21996-08-01 2012淡水魚紅皮書:EN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8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Dolabella auricularia (龍骨海鹿)-資源代表圖
web Dolabella auricularia (龍骨海鹿)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Dolabella auricularia(龍骨海鹿)形態特徵:外套膜上分佈有小圓錐凸,頭部有兩長條狀觸角,尾部圍有一圈裙擺狀凸,外套膜淺棕色,上有深棕色斑紋。殼呈犀牛角形,角尖端有片狀延伸,殼上有細紋。殼色半透明,不透明處為墨綠色到黃色。棲所生態:棲息在潮間帶到淺海的岩礁或礫石中。世界地理分佈:南韓台灣地理分佈:屏東縣恆春半島,澎湖,台北縣貢寮鄉,(萊萊磯釣場)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17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滅火原理-資源代表圖
ebook 滅火原理
謝文山/台南市關廟區五甲國小國小5年級
滅火原理
點閱數24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7-12
Bathygobius coalitus (藍點深鰕虎)-資源代表圖
web Bathygobius coalitus (藍點深鰕虎)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Bathygobius coalitus(藍點深鰕虎)俗名:藍點深鰕虎魚、甘仔魚、狗甘仔、狗萬仔(澎湖)、狗鰷(澎湖)、黑深鰕虎棲息深度:0 - 5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前部分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背緣與腹緣較為平直。頭長為體長的1/4倍。眼居上側位,眼間距小於眼徑。吻圓鈍,吻長約等於眼徑。口斜裂,上頜較下頜突出,口裂延伸至眼睛中部的下方;下頜腹面的頦瓣後緣平直,不內凹。鰓蓋骨上方有3個感覺孔(H', K', L')其中H', K'兩孔相分離。胸鰭長圓形;腹鰭相連癒合呈吸盤狀,膜蓋中央凹入,無突起;臀鰭與第2背鰭同形,臀鰭基底長小於第2背鰭基底長;尾鰭呈長圓形。體呈灰棕色,體側中央隱約具5~6條褐色橫帶或不規則的雲紋,橫帶可伸達至腹部,並雜有深褐色小斑點,鰓蓋上方具數個褐色小斑點,排列成一縱行。背鰭棕色,並具3~4縱列點紋;臀鰭邊緣褐色,基部色淺;胸鰭基部具2個黑色斑,鰭條上具數條不明顯橫紋;腹鰭淺色;尾鰭具數行不規則橫紋。腹部具許多小暗斑。巴東深鰕虎(Bathygobius padangensis)為同種異名。(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棲所生態:沿海底棲性小型魚類,通常出現於沿海潮池、河口兩旁的海岸區及瀉湖一帶,偶而會進入河川接近河口的河段當中,但通常不會在較深的水域,縱使出現於河川汽水區也是躲在河川兩旁的淺水域。警覺性很高,稍有動靜即躲入石縫,具有領域性。雜食性魚類,以藻類、小型無脊椎動物及小型甲殼類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由東非至臺灣、夏威夷群島,南至澳洲與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分布於各礁區海域。漁業利用: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