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832
Coris dorsomacula (背斑盔魚)-資源代表圖
web Coris dorsomacula (背斑盔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oris dorsomacula(背斑盔魚)俗名:背斑盔魚、背斑鸚鯛、柳冷仔、白線龍、鸚哥(臺東)、丁斑(臺東)、海豬魚(臺東)、蟋蟀仔(澎湖)棲息深度:2 - 4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型,側扁;頭圓錐狀。口中型,唇厚;上頜前方具2對犬齒,下頜1對。體被小鱗,頰與鰓蓋裸露;側線連續。前鰓蓋緣平滑。D. IX, 11-12;A. III, 11-12;L.l. 50-55;腹鰭第一軟條延長,達肛門;尾鰭圓形。體色隨成長而異,體淡黃色,頭上半部黑褐色;體側具 6條黄橙色至藍黑色寬橫帶,橫帶於背側較暗色,腹側較淡色,橫帶間隙極窄,其中第三條橫帶末端近臀鰭處形成一深黑斑;體側另有 3條粉紅至橙色細縱帶,而胸鰭基部具二條平形的橙色斜紋伸至腹部;頭部具三條紅橙色細縱帶,第一條從上頜經眼至鰓蓋緣上方,與體側第一條縱帶相接,第二條從眼後下方至鰓蓋緣,第三條近喉峽部;鰓蓋後上角具一黑斑。背鰭黑褐色,第I至第III棘間具一黑斑;臀鰭粉紅至橘紅色,末稍具3 條淺藍縱紋;尾鰭黃褐色,具一紅色的半環紋,環紋前或有少許紅色斑點。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溫暖的珊瑚礁區,深度約在2-40尺的海域中。白天於珊瑚平台外緣的砂地或小石子地、向海礁區潟湖及岩礁區等巡游、覓食,晚上則鑽入砂中睡個飽。以有硬殼的無脊椎動物,如海膽、小貝、小蝦等為食。生性害羞,受到驚嚇時,會鑽入砂中躲藏。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澳洲海域,東至東加等。臺灣除西部外,各地海域皆有分布。漁業利用:中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較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非食用經濟魚種。臺灣四周岩岸海域都可發現牠的蹤影,為常見珊瑚礁中的魚種。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金桔樹上的無尾鳳蝶幼蟲-資源代表圖
web 金桔樹上的無尾鳳蝶幼蟲
謝志松/縣立石龜國小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金桔樹上的無尾鳳蝶幼蟲
點閱數900
下載數46
修改日期:2013-09-22
古蹟巡禮-資源代表圖
web 古蹟巡禮
黃薁錤/忠義國小國小2-6年級
忠義好厝邊--司法博物館, 國家台灣文學館, 原台南山林事務所, 原林商店...
點閱數21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2-02-14
非洲鳳仙花_花-資源代表圖
web 非洲鳳仙花_花
鄭志聖/市立暖西國小國小3年級
萼片有 3 枚,花瓣為 5 單瓣或重瓣。花色有紅色、紫紅色、粉紅色、白色等,四季常開,主要花期在春秋兩季。
點閱數21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2-11-16
物理∕光的反射∕光槓桿-資源代表圖
web 物理∕光的反射∕光槓桿
李璧如/五福國中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本單元藉由反射定律的模擬、撞球、平面鏡模擬、反光器、手電筒、湯匙等實驗,讓學生了解反射定律。並設計潛望鏡、光的黑洞、幻影等光的反射的應用的有趣實驗。本學習單元適合國小三年級至國中三年級學生自我學習,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194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3-09-27
黑果馬瓜交兒-資源代表圖
web 黑果馬瓜交兒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國小1-6年級
黑果馬瓜交兒是台灣原生種,生長環境為中低海拔潮濕林緣、路邊、荒地。黑果馬瓜交兒為攀緣性草本,莖纖細,單卷鬚;葉為單葉,膜質至紙質,寬卵形,邊緣鋸齒狀。花呈白色,花瓣密生絨毛,雌雄異株,雄花總狀花序,雌花單一或2-4朵簇生。果實為黑綠色,具白色粉面,成熟時呈黑色。未成熟時的樣子有一點像小型的冬瓜,因此,山區小孩玩「混家拉」時都稱呼它「冬瓜子」。有一首客家童謠「缺牙耙」,它是譏笑缺牙的小孩。
點閱數234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4-07-16
Metzia formosae (臺灣梅氏鯿)-資源代表圖
web Metzia formosae (臺灣梅氏鯿)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Metzia formosae(臺灣梅氏鯿)俗名:臺灣梅茨魚、車栓仔、臺灣黃鯝魚、臺灣細鯿、臺灣麥氏鯿棲息深度:0 - 5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頗側扁。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具有一明顯的肉稜。頭小,吻短。眼小,眼間距寬而稍圓鈍。口稍上前,斜裂,上頜末緣延伸至鼻孔中點的正下方。咽頭齒3列,齒式4.4.2-2.4.5。體被中大型的圓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45-47。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2(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臀鰭2(不分枝軟條)+ 14(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體呈銀白色,背部灰色。體側中央有一灰黑色的縱帶。體側每個鱗片的基部具有小黑點。Rasborinus formosae為本種之同種異名。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棲息於平原河川中下游緩流的潭區以及湖沼的中上層水域,尤其是透明度較低之水域,喜藏身於水生植物繁生處。雜食性,以有機碎屑、水生昆蟲、浮游動植物等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臺灣及中國福建南部地區。臺灣分布於北部及東北部河系之埤塘及湖沼中。漁業利用:小型魚類,數量較稀少,不具食用價值,或可當觀賞用魚。在土地大量開發後,現存棲地條件惡化,甚至消失,加上外來入侵種的危害,已漸成為稀有種。因此在農委會與專家學者充分討論下,於2009/4/1公告此魚種為第III類---「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的保育類野生動物。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2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植物的構造與功能-植物會吃土嗎-資源代表圖
web 植物的構造與功能-植物會吃土嗎
李佩倫/台中縣沙鹿國小國小4年級~國中7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小四年級至國中一年級自我學習及教師教學媒體之使用。
點閱數472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13-09-27
古蹟巡禮-資源代表圖
web 古蹟巡禮
黃薁錤/忠義國小國小2-6年級
忠義好厝邊--司法博物館, 國家台灣文學館, 原台南山林事務所, 原林商店...
點閱數18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2-02-14
台灣山桂花-資源代表圖
web 台灣山桂花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全齡適用
分部台灣低至高海拔闊葉樹林內。葉互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紙質,先端尖或鈍,波狀粗鋸齒緣,中肋凹下。花為短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腋生,平滑;花密集,甚小;花冠白色、綠白色或帶紫白,闊鐘形。冬季開白色小花,小花密集以圓錐花序方式排列。使用於綠籬、水土保持或庭植美化,亦有接骨消腫,去腐生肌之功效。
點閱數3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