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大市集Logo

網站導覽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搜尋相關的資源 96
自然筆記-專訪萬俊明老師談西拉雅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自然筆記-專訪萬俊明老師談西拉雅文化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專訪萬俊明老師談西拉雅文化
點閱:67
下載:0

自然筆記-GIS專家黃同弘「反轉戰爭之眼」-資源代表圖
web自然筆記-GIS專家黃同弘「反轉戰爭之眼」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黃同弘」,一位GIS專家,一位沈迷於麈封史料的「地圖控」,但是在我讀到那本「反轉戰爭之眼」的著作時,我更淸楚閱讀到那份的「詩意」。不是吟頌山水的「詩情畫意」,而是各種「觀看」角度中所帶出的追尋、反思及細膩情緒。對於從摧毀者眼中所框下的「美景」,被解讀的往往是那些不經心所捕捉到的大地肌理,與被遺忘的記憶線索。這批1940年代的停格畫面,反而是給當代環境論述、解析、建構的最好指引。而他的另一本著作「不可見的台灣」,則是從1980年代大量農林航測圖所記載的國土監測照片中,閲讀到更多環境的困境,也見證到一段段土地淪喪的史詩。然而,不論視野如何遼闊,終將踏回地面,用一位公民的身段及高度,真正關注環境的議題。
點閱:54
下載:0

DOC在地課程-車城老故事電子書-保力村說故事-資源代表圖
webDOC在地課程-車城老故事電子書-保力村說故事
車城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車城鄉公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從不同觀點介紹屏東車城保力村。
點閱:85
下載:1

傳統技藝-「傳藝動物園」華語&臺灣手語導覽影片-龜形水滴-資源代表圖
web傳統技藝-「傳藝動物園」華語&臺灣手語導覽影片-龜形水滴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本件藏品為交趾陶塑器物,題名為「龜形水滴」,具有文房四寶輔助的實用功能。整個器物是仿造真實的烏龜造型,其中龜殼上的紋路刻畫流暢,展現出堅實的硬度;但是四肢和可伸縮的脖子,又表現得無比柔軟與彈性。開口的龜首是主要的流口與進水口,至於龜背上葫蘆,則是重要的開閉氣孔。所謂的器物水滴常與文房四寶搭配,在磨墨時可做局部加水之輔助使用,透過浸水的方式,水分從龜口進入後儲存在身體之內;使用時透過傾倒的方式,壓住葫蘆的氣孔時水不會流出,但是放開之後因大氣的壓力即可流出。
點閱:53
下載:0

傳統技藝-「傳藝動物園」華語&臺灣手語導覽影片-三腳蟾-資源代表圖
web傳統技藝-「傳藝動物園」華語&臺灣手語導覽影片-三腳蟾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中華人民自古以來十分重視風水,因此無論走進哪戶人家、哪家店面、哪間辦公室,裡頭或多或少都能發現與風水息息相關的各種擺飾、配件,不同造型,也各自代表了不同意涵,其中又以三腳蟾蜍與貔貅、彌勒佛最為常見,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三種造型擺件的主要風水意義,相傳都有助於吸引財氣、帶來富貴,因此除了都是一種非常吉祥喜氣的風水象徵之外,更深受中華人民所喜愛。至於常見的三腳蟾蜍造型,主要多為三隻腳、頭頂太極兩儀、背上背著北斗七星,若是根據口中是否有咬銅錢,又可區分成吐錢及吸財等兩種類別。其中口中有咬銅錢的,就代表是來吐錢的三腳蟾蜍,因此在風水擺放上,頭最好朝向屋內,才能讓財運滾滾來;至於口中沒有咬銅錢的,則代表的是來吸財的三腳蟾蜍,因此在風水擺放上,則要將頭朝向屋外,才能幫主人將四面八方的財氣吸納到屋裡來。
點閱:78
下載:0

傳統技藝-「傳藝動物園」華語&臺灣手語導覽影片-風獅爺-資源代表圖
web傳統技藝-「傳藝動物園」華語&臺灣手語導覽影片-風獅爺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風獅爺,又稱風獅、石獅爺、石獅公,琉球稱獅子,是中國大陸閩南、粵東,台灣以及琉球群島等地設立在建物的門或屋頂、村落的高台等處的獅子像,用來替人、家宅、村落避邪化煞。相傳起源可以追溯至漢朝山越居民的神獸山貓爺,五胡亂華時期,中國本土戰亂頻傳,原本富裕的江南也蒙受其害,許多漢人紛紛渡海至金門躲避戰禍,其中也包括了原本閩浙地區的山越居民,當時第一批來金門的船隻由於東北季風肆虐而幾乎翻覆,居民於是拿出山貓爺獸像祈福,船隻頓時平穩,風止浪盡,於是同船的漢人便開始供奉此神像,又由於山貓爺長相魁梧,似萬獸之王獅的面相,因此也稱之為風獅爺。
點閱:82
下載:1

近代歐洲的海外擴張-資源代表圖
web近代歐洲的海外擴張
蘇唯鳳/市立中壢國中國中9年級
社會領域/歷史科課程設計首先以15世紀前的舊海圖,突現尚有大片未知世界,並解釋此時期國際貿易型態。再來以提問法,說明海外探險事業的必然性,再以自學題目的記計,幫助學生釐清相關概念。
點閱:99
下載:0

文化保存-布袋戲(黃俊雄)-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布袋戲(黃俊雄)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布袋戲在台灣的歷史,一般認為始於道光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洲、泉洲及廣東潮洲等地傳來台灣。在台灣的歷史發展約略可分為九個階段:(1)籠底戲時期、(2)北管戲時期、(3)古冊戲時期、(4)劍俠戲時期、(5)皇民化運動時期、(6)反共抗俄劇時期、(7)金光布袋戲時期、(8)廣播布袋戲、(9)電視電影布袋戲。
點閱:89
下載:0

高二歷史日治前的原住民政策教案-資源代表圖
web高二歷史日治前的原住民政策教案
黃君平/市立陽明高中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日治時期對台灣原住民族的政策內容。■原住民族在日治時期政策下所面臨的困境和變革。■探討不同時期政策對原住民族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點閱:71
下載:1

高二歷史日治時期新文藝-資源代表圖
web高二歷史日治時期新文藝
黃君平/市立陽明高中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日治時期台灣文藝活動的時代背景與重要事件。■文藝作品的文化與社會意義。■不同類型文藝作品的特色與影響。
點閱:71
下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