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南大圳是南臺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在氣候變遷的背景下,嘉南平原如何在北回歸線地帶仍能成為「臺灣穀倉」?現代水利又如何因應環境衝擊?這些問題正是中學生理解臺灣水文環境與水利設施的良好切入點。本教案運用臺史博線上特展「流域共構」中的展覽資源與互動遊戲,引導學生在數位學習與討論中,理解嘉南大圳的設計理念及其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課程設計適合國中七年級地理科,規劃1節課完成,共分兩個學習活動:
首先,學生透過學習單問題整理展覽重點,進一步認識嘉南大圳在清領、日治至當代的歷史變遷。其次,結合「流域共構」中的兩款互動遊戲,讓學生在遊戲體驗後,反思不同時期水利設施的管理方式,並思考現代社會成功治理水資源的條件。期望學生能從數位展覽與遊戲中,培養讀圖與史料分析能力,理解人地互動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並嘗試提出節水或友善水環境的行動方案,展現探究與公民實踐的素養。
資訊
領域:社會領域-歷史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地Ac-Ⅳ-3 臺灣的水資源分布。
地Bc-Ⅳ-2 全球氣候變遷的衝擊。
學習表現:社2a-Ⅳ-1 敏銳察覺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及其淵源。
社2b-Ⅳ-3 重視環境倫理,並願意維護生態的多樣性。
地1b-Ⅳ-1 解析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相互關係。
地1c-Ⅳ-1 利用地理基本概念與技能,檢視生活中面對的選擇與決策。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