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976
家鄉的小番茄學習單中高年級-資源代表圖
web 家鄉的小番茄學習單中高年級
陳義泰/南興國小國小4-6年級
1.
點閱數428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24-07-16
宗祠與家廟-資源代表圖
web 宗祠與家廟
葉慧雯/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臺灣的移民大多來自福建、廣東兩省,人數最多的則是福建省泉州府、漳州府的閩南漢人,再加上來自閩粵的客家人,組成臺灣早期移民。移民們為了凝聚同族的力量,也會興修宗祠或是家廟。現在的我們則透過公媽牌、族譜、家廟或是宗祠的蛛絲馬跡,來了解先民們來臺灣的故事。
點閱數285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6-01
五 家鄉的節慶與節日-資源代表圖
web 五 家鄉的節慶與節日
謝翠華/市立樂業國小國小3-4年級
多媒體 小白板 桌曆
點閱數527
下載數30
修改日期:2020-12-24
商店大搜查-資源代表圖
web 商店大搜查
黃意雯/市立三重國小國小3年級
你知道學校和住家附近有哪些商店嗎?它們提供我們哪些商品與服務呢?
點閱數614
下載數47
修改日期:2011-12-16
耶穌會與中國科技-資源代表圖
web 耶穌會與中國科技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明末耶穌會士來到中國,他們以傳播西方科學知識打入中國上層社會,藉此拓展傳教事業。在耶穌會士傳播的科學知識中,以天文學知識最為重要。湯若望便是藉著修訂曆法,得以接觸中國統治者,使傳教事業站穩腳步。湯若望(Jean Adam Schall von Bell),是活躍於明清之際的著名耶穌會傳教士。他先在明廷修訂曆法,政權交替後,獲得新統治者的允許,仍留在朝廷繼續曆法修定的工作。 湯若望在華四十多年,將西方先進的天文學、光學、火器、礦業等新知介紹到中國。最重要的貢獻,是參與了曆法改訂,編定了《崇禎曆書》。湯若望還編纂了《遠鏡說》,這本書對伽利略望遠鏡的製作原理、結構、功能以及使用的方法都做了詳盡說明,是中國科學史上很重要的一部著作。傳教士為中國朝廷服務,天文曆法最為重要。因為中國向來特有的皇帝祭天權力,以及觀察天象與政治之間關係的傳統,也使得傳教士能夠藉由制定曆法、製作天文儀器等方法,順利進入中國統治階層。傳教士對他們在中國的政治影響力特別注意。不管是明、清政權,都是他們爭取的對象。此外,製砲技術亦極受朝廷歡迎。明朝即多次依靠洋砲擊潰清兵。後來清人也掌握了紅夷砲的製作技術,才能成功擊敗明兵。康熙也命西洋教士造西洋鐵砲120門,1680年又造神武砲320門,及威力巨大的神威砲240門,以裝備八旗。南懷仁依康熙的要求,製造出砲身小,火力強,命中率高,又可置於騾馬背上行軍的輕巧火砲,在平定三藩之役立了大功。
點閱數40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6
大湖 國小湖光山色鴛鴦戲水教案-資源代表圖
web 大湖 國小湖光山色鴛鴦戲水教案
陳文傑/縣立大湖國小國小4-6年級
本教案主要是讓小朋友能了解大湖地區特色,外校同學也可以利用教案資訊來大湖做相關教學
點閱數655
下載數14
修改日期:2019-02-18
原住民族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原住民族文化
忠貞國小/忠貞國小國小5-6年級
資訊科技輔助社會領域教學與評量,透過電腦、觸控式螢幕、平板、Kahoot網路平台來輔助教學。Kahoot題目以競賽模式出題,搭配刺激的音樂,依照回答速度及正確性,螢幕會出現即時排名,現場的學生都可以看到彼此的名次,讓回答問題變得刺激有趣,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點閱數392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1-02-19
明十三陵-資源代表圖
web 明十三陵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代13個皇帝陵墓的總稱。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天壽山下。明代遷都北京後,自成祖朱棣起至思宗朱由檢止,共十四帝,除景帝朱祁鈺因故別葬金山外,其他皇帝均葬於此。依次為成祖長陵、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慶陵、熹宗德陵、毅宗思陵。十三陵共葬有13位皇帝和23位皇后以及嬪妃、太子、公主及眾多陪葬的宮女,為中國和全球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明十三陵的的東、西、北三面環山,依山勢建圍牆。正門大紅門開在南端,在各山口、水口處建關城和水門。大紅門前有石牌坊和下馬碑,牌坊為中國最大石坊,門南兩側皆有下馬碑;門東北為拂塵殿,為皇帝祭陵更衣所在,今僅存遺跡;門北為總神道,直達長陵。神道南端建有大碑樓,內立”大明長陵神斥t德碑”,碑樓外四隅各立雕龍華表,碑樓北神道兩側立石望柱和巨大石像生18對,相向而置。再北為石柱組成的牌樓式欞星門。神道北端有支路,通向各陵。陵園規模大小不同,形制大致相同,各建在山前,都有圍牆,門前豎無字石碑。十三陵中以長陵規模最大,目前只開放長陵、定陵、昭陵和神道,現建有定陵博物館,展示出土器物。
點閱數34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隋唐時代華夷一家-資源代表圖
web 隋唐時代華夷一家
鄭字廷/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由於唐室不言「夷夏之防」,對外國文化的輸入採取放任的態度,因此域外文化在中國境內得以自由發展而不受排斥。自漢通西域以來,西域諸國特有的音樂、技藝便源源不絕地輸入中國,及至唐代,胡樂更為流行,甚至朝廷若干典禮所用的音樂,亦以胡曲為尚。胡食(葡萄酒、燒餅、蔗糖)和胡服也風靡於當時的貴族仕女之間。技藝方面如擊鞠(又名波羅球,類似今之馬球)、繩技等;舞蹈方面如拓枝舞、胡旋舞等,深受唐人愛好,皆自西域傳來,由此可以想見唐人生活的胡化程度。此外,唐室也任用胡人為節度使,掌管一地的軍政大權,唐玄宗時營州雜胡安祿山為平盧、范陽、河東三大邊鎮的節度使;突厥人哥舒翰任河西節度使;高麗人高仙芝任安西節度使等。唐室連重要的軍防交給外族人之外,在「安史之亂」後,也引進了李克用等沙陀人來平定唐朝中後期的內亂。可見唐朝不嚴所謂「夷夏之防」,這些外族也在與漢族生活之下,再度成為新的一個中華民族的支脈。
點閱數23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6-09
臺北市萬華區的鄉土環境~艋舺龍山寺和地藏庵(下)-資源代表圖
臺北市萬華區的鄉土環境~艋舺龍山寺和地藏庵(下)
觀看次數357
修改日期: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