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甲午戰爭的慘敗宣告了自強運動的失敗,但是它絕非毫無所獲。這段時期陸續在軍事、經濟、交通、教育等事業上創辦了不少措施,諸如國防設備的建設、外交、技術人才的培養、西書的介紹翻譯等,都為中國近代化奠定下一步發展的基礎。如果又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因為此次巨大的衝擊也加速了中國人觀念的轉變,體會到光是器物改革是不足以面對西方的挑戰,還必須進一步更深入到制度的變革。因此,自強運動的失敗不應該將其視為是中國近代化的延誤,它只是沒有達成其原本所設定的目標,卻為中國近代化的改革運動奠定往前繼續邁進的基礎。這場因戰爭而起,也因戰爭而宣告失敗的近代第一次改革的自強運動,過往討論焦點,總是想找出失敗的原因,或解釋它為何失敗,甚至常拿同時在進行的日本明治維新相互比較,試圖解答為什麼日本成功而中國卻失敗了。假如自強運動的預定目標,訂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上,那麼甲午戰爭的失利,的確證明自強運動失敗了。但如果自強運動的目標,重新設定為維持國家的繼續生存上,自強運動可說是有貢獻的。1860年代,清朝所面對的是外有英法聯軍、內有太平天國的存亡關頭,而清朝順利渡過了此一危機,就這一點來看,它並非一無所成。
修改日期:201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