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280
南一版本社會領域,單元1–史前時代與原住民-資源代表圖
web 南一版本社會領域,單元1–史前時代與原住民
林芷妤/北區延平國民中學國中7年級
南一版本社會領域,單元1–史前時代與原住民
點閱數440
下載數15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家屋修復工程開工典禮-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家屋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佳心Istasipal家屋位在玉山國家公園境內,自卓溪鄉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入山,徒步走約5公里路程即可抵達,「佳心舊社Istasipal家屋修復工作」委由臺東大學執行,邀請參與過地景修復試作計畫培訓的族人一同參與,在家屋原址依布農族傳統家屋形制與構法進行修復,這棟傳統石板屋建築面積為43.19平方公尺,修復前的家屋遺跡,僅餘3面傾圮的石牆、屋內2個三石灶、室內葬及幾塊鋪在地上的大石板等遺構。 布農族石板屋由一組完整木結構、屋頂鋪設石板及四面疊石牆所構成,屋內備有小米倉、三石灶和隔間的臥房等,屋外前庭則會鋪設石板,屋後和兩側建置排水系統等,每個工項都有精細的建築技法和相應的複雜知識系統,此次計畫不只修復石板屋,也整理家屋周邊的2塊耕地及採用生態工法和布農族人的方式手作步道,逐步再現佳心舊部落的文化、社會與歷史地景,並同步紀錄相應的儀式和祭儀,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除是復振布農族石板屋文化與建築工法的新起點,更是具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點閱數21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昔之先民 信仰篇-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昔之先民 信仰篇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出磺坑居民與城隍信仰的互動或是節慶儀式背後所蘊藏的文化內涵都是有意義的。我們以出磺坑拓墾時期的家族、信仰為主軸,除了歷史考究外,從當地耆老的口中一點一滴拼湊出當時拓墾出磺坑地區的故事,帶領前往曾經輝煌的出磺坑,了解邱家先民如何篳路藍縷,開創臺灣石油工業的先河。透過訪談了解城隍廟是如何成為出磺坑居民的信仰中心,挖掘信仰與先民的關係,了解在地的城隍信仰文化。 計畫分為訪談、培力、表演等主軸。訪談許多當地耆老及民眾並製成短片,讓這些歷史故事能繼續傳承下去,讓閱聽人能在短時間內對出磺坑有初步的認識,引發深入探索的好奇心。訪談過後所蒐集到的資訊,將它進一步內化,並融合兒童劇本的寫作,與苗栗當地兒童劇團「好玩的劇團」及公館鄉的國小合作進行校園培力工作坊,將出磺坑的故事透過戲劇課程,讓小朋友們也能了解出磺坑當地豐富的歷史及文化。除了校園培力工作坊成果發表以外,也邀請到苗栗知名劇團「EX—亞洲劇團」進行出磺坑當地的勘查及劇本撰寫,並透過《106號油井》的劇本創作及演出,讓人重新思考對於即將沒落的文化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點閱數1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虎尾建國眷村 — 新社群培力計畫成果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虎尾建國眷村 — 新社群培力計畫成果影片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新社群培力發展計畫延續青年駐地經營能量,透過空間介入的試營運(含媒合藝術家進駐)、不同議題、活動的開發與探索,持續引入在地、大專生等青力,打造眷村新社群關係,具有共享工作空間性質。並辦理眷村第一階段實驗性的試營運計畫,給予開辦支持、培力輔導等方式,吸引4個店家+3個藝術工作者進駐,並建立虎尾建國眷村免廢市集品牌活動,也成為未來眷村數位營運管理中心的前身基礎。
點閱數15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品味1884培育活動—滬尾之役創意料理線上課程-資源代表圖
「品味1884培育活動」,以1884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為主題發想,推出創意料理人才培育課程,嘗試從與生活緊密關聯的「食」,以創意設計再現淡水歷史故事。隨戰事發展時序,從五大方向:法軍來襲、清軍布局、戰事記錄、民間傳說、戰後影響,構思設計前菜、湯品、2道主菜、調飲、甜品等6道創意料理。每一道特色美食,都滿載1884年滬尾之役的故事。
點閱數1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戰祭1884-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戰祭1884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戰祭1884》以1884年清法戰爭為背景,因清、法兩國的衝突,延燒至臺灣,最終在滬尾爆發戰役的故事。全劇不只描述十月滬尾圍城當中,活躍於當時代的風雲人物:清將領孫開華、臺勇領袖張李成、加籍牧師馬偕博士、英茶商德約翰等人,面臨大事件的抉擇,更描繪出小城居民、臺勇、小兵、法軍等小人物在戰爭衝突下的心境。由許秀年飾演的臺灣北部第一位受洗女信徒—陳塔嫂,以及雲力思飾演的大地之母Yaki,則為充滿煙硝陽剛的戰爭故事,增添濃厚的母親守望意象。 從「淡水人的藝術節」到訴說「臺灣自己的故事」,走過十年,《戰祭1884》重現的不只是「西仔反」的在地記憶,更是屬於這片土地和我們共有的,動人心魄的臺灣史詩印記!
點閱數13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地圖上的大發現-資源代表圖
web 地圖上的大發現
郭輝彬/仁德區仁德國民中學國中7年級
地圖上的大發現
點閱數21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畢業生快看!術業真的有專攻嗎?設計系PK 非設計系的『金』頭腦對決-資源代表圖
民國109年(2020)的「水金九藝術觀光活絡計畫」希望透過Youtube影音平台,將水金九地區介紹給更多人認識,因此結合了博物館年度各項活動,如8月採金之路遊程、8月金工大賽成果展及9月採金之路遊程等,共邀請4位YouTuber到水金九地區配合活動進行影像行銷,藉由YouTuber的影音平台能量,將水金九地區更為廣泛的行銷,期待能將更多旅客帶入水金九地區,將此處的人文歷史風情傳遞出去。
點閱數2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跨文化漢學中心展間佈置-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跨文化漢學中心展間佈置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開書院漢學中心常設展包含3個部分,首先「文開知識櫃」融入「一古一今,對話於歷史之中」將漢學相關、文開書院小知識、名人作家錄等等的內容,製作成翻牌樣式的互動體驗,除了在互動之餘,也更加了解文開書院、漢學以及彰化文人。其次為「彰化文人旗」,以漢學為題,由書院作為發想,意象為「文學與社會的距離」。展廳結合江蘇「東林書院」的門前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為主題,選出了彰化地區不僅在文壇上享有盛名之外,在當時的社會運動中以筆為刀,為民嘶吼的文人,並節錄每個人對於當時台灣現況所闡述的文句,放在旗幟上,也代表著四位文人對於社會的期望,並點出詩人在創作以外的社會責任。第三為「靜心茶室」,以漢學為題,由書院作為發想,將以前文人的生活方式體現在書院當中。正對茶席時,以背後張載所書的〈橫渠四句〉作為背景,同時表示著跨文化漢學中心對於施仁豪教授發揚漢學以及結合跨文化的期許與呼應。
點閱數15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藝響1884——古蹟音樂活動-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藝響1884——古蹟音樂活動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以清法戰爭滬尾戰役為主軸,於淡水地區重點古蹟館舍內進行歷史關聯性音樂內容表演,藉由演出的音樂旋律、詞曲內容喚起民眾對於歷史的感動,同時讓民眾瞭解淡水地區重要歷史經驗、強化歷史認識。 為具體實踐新北市的文化軟實力、提升民眾對於淡水歷史與清法戰爭於臺灣唯一勝仗的認識,藉由此音樂活動的舉辦,依據古蹟場館的歷史背景,規劃符合空間文化特性及其歷史意義的樂器演奏,藉以敘述清法戰爭滬尾戰役的重要成就、再現古蹟場域的歷史價值,展現豐富多元的文化底蘊,也積極聚焦、整合活動能量,達成「十月遊古蹟,處處有音樂」的目標。
點閱數26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