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164
兩河流域國家 - 波斯三彩-資源代表圖
web 兩河流域國家 - 波斯三彩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兩河流域的伊拉克,在阿麻拉遺址,發現過紋飾繁縟、彩色如錦的三彩三足盤和三彩盆。巴格達以北約一百二十公里的底格里斯河畔,西元 1911?1964年間三次發掘出土唐三彩碗和盤,還有綠釉及黃釉殘片。
點閱數237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1
社會階層與生活-資源代表圖
web 社會階層與生活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三國統一後,新羅模倣唐的均田制,依官職的高低授給官僚田,而後進一步實施祿俸制,由國家向人民抽稅,再依官職高低支給租穀,但貴族官僚的反彈,導致王權的衰弱,地方豪族勢力抬頭。政府雖對二十至六十歲的丁男配給一定面積土地(丁田制),但因苛稅而無法擺脫窮困。至於被征服民及叛逆罪犯則被集中到鄉、所、部曲等區域,從事農耕、畜牧、手工業等勞役。
點閱數24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各地出土唐三彩特點-資源代表圖
web 各地出土唐三彩特點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世界各地出土的唐三彩有兩個特點:全部是中、晚唐?品;這時三彩在唐朝基本上已經不作隨葬明器,全部是生活用具,不見俑或其他動物造型,只有壺、碗、盤、爐、罐等幾種。
點閱數24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文化人活動 - 鑑真-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人活動 - 鑑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因佛教傳入日本後受國家之優遇,故僧侶激增、干預政治、破戒犯戒問題漸至無法收拾,故有嚴守戒律之思考,日僧榮叡、普照等乃懇請鑑真赴日。鑑真五次渡海,出入生死之間,經歷種種挫折,終於在玄宗天寶十二年成功。孝謙天皇禮遇之,安置於東大寺,皇族公卿受戒法者四百餘人,後於奈良建唐招提寺居之。鑑真及弟子對日本佛教天台真言兩宗之開創、書道及佛教藝術、本草學及漢文學之發達,均有宏偉貢獻。
點閱數29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遺跡發現者 - 王道士-資源代表圖
web 遺跡發現者 - 王道士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王圓籙,湖北人。早年因逃荒離開家鄉,後來在甘肅的巡防軍當小兵。士卒退伍後,流浪到莫高窟做道士,法名法真。喇嘛念的是西藏經,找他幫忙解釋漢文經典。因為佛窟改建道觀的工程,意外在十六號洞窟,發現大批文物,即後世所謂「敦煌寫本」。
點閱數34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班超-投筆從戎-資源代表圖
web 班超-投筆從戎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班超率領三十六名軍士,出使西域諸國,先於鄯善建功,後又和疏勒(今新疆喀什)、車師等國結成了友好的關係。他善用西域諸國的力量,以巧妙、以少勝多的戰略戰術,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例如平定疏勒的叛亂、擊敗了龜茲與莎車,並配合東漢的軍隊的勝仗,終迫使北匈奴西遷。班超被任命為都護,駐守龜茲,西域五十餘國全部歸附了東漢;班超後被封為定遠侯。自西漢末年起即被阻塞了的東西交通大道,因此又重新暢通了。班超還和安息(今伊朗)國建立了友好關係,並派助手甘英到達條支(今敘利亞一帶),前往聯絡大秦(今羅馬),在大漢絲路上留下了一代雄風。
點閱數36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唐三彩的歷史研究價值-資源代表圖
web 唐三彩的歷史研究價值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我們常說唐代是個兼容並蓄的社會,這一點可以在不少出土的駱駝俑及鷹目深鼻的西方人中得到印證,而這也可以看出唐代中西交通應是頗為頻繁,西方人到中國來的必然不少。充分證實了唐代是個「兼容並蓄」社會的事實。另外在人物俑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唐人的穿著打扮,是社會生活史很好的參考材料。當然,對現代的人來說,唐三彩也是不可多得的裝飾品,造型特殊,色彩鮮豔的唐三彩正好可為居家增添一番樂趣。
點閱數2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唐宋時代-資源代表圖
web 唐宋時代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主要的路線如下:泉州、廣州->占不勞山(占城東二百里海中)->古笪國(真臘)->奔陀浪(湄公河口)->海硤(新加坡)->羅越(暹羅)->佛逝(室利佛逝,蘇門答臘南部)->訶陵(爪哇)->哥谷羅(蘇門答臘西北境)->婆羅(蘇門答臘北境)->師子國(錫蘭島)->提墥國(印度河口西岸)->提羅盧和國(幼發拉底河河口)->烏刺國(俄波拉)->末羅國(巴斯拉)【至此順風者航行約八十九日】->縛達
點閱數40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1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象牙-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象牙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出於大食諸國,及真臘、占城兩國,而以大食為上。獵者見象,以藥箭射之,象負傷逃遁一、二里後,藥發而斃。獵者取其牙,埋諸土中,積至十餘支左右,方搬至大食;再以舟運至三佛齊、日囉亭等地交易。
點閱數32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建築-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建築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阿拉伯式樣的建築主要以各地建造的清真寺為代表,以元代最為興盛。泉州是各種伊斯蘭教古蹟留存最多的地方,現存最早的清真寺創建於北宋時期(西元1009年)。該寺在泉州城東南,南臨通淮街,北依護城河;十四世紀時曾經整修,現在尚存有門樓和禮拜殿遺址。泉州南門的清真寺建於西元1131年,西元1349年由金阿里重修。
點閱數28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