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976
中共入藏與達蘭薩拉-資源代表圖
web 中共入藏與達蘭薩拉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我政府播遷來台,中共控制大陸。共軍於西元1950年10月進藏,後達賴十四世派代表與中共政府簽訂「和平解放西藏的辦法協議」共十七條。西元1954年達賴十四世與班禪十世曾參加中共召開的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但中共對西藏控制愈烈,終在西元1959年引起藏人大規模武裝抗暴運動,達賴十四世出奔,有八萬五千多人隨行,在印度北部建立達蘭薩拉流亡政府,為西藏人民權益奔波世界迄今,祈求世人支持,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肯定,亦曾抵達自由中國台灣弘法。而中共政權在西藏建立自治區,加強交通、經濟、觀光各方面的發展。西藏未來將如何的發展,期望用和平與智慧,對世界最後的淨土-西藏的美好幸福,各方多加努力。
點閱數36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航海知識及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航海知識及技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航海知識也十分發達。除了善用季節信風外,唐代宗年間(西元762~779年)浙東竇叔蒙著有一部《海濤志》,對於潮汐的規律有精確的計算。此外,唐人已將風力分為八個等級,比英國蒲福氏風力等級的規定約早一千年。從唐朝在海洋學與氣象學的發展,可以看出其海上交通事業的發達。
點閱數369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05-06-15
市舶司制度 - 職掌-資源代表圖
web 市舶司制度 - 職掌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至於市舶司的職掌,唐代史料很少提及。不過從後世宋朝來看,市舶司主要職責是檢查入港海舶的貨物及徵稅。先由官家收購國家統制的專賣品,包括:香料、藥材及寶貨。其餘貨物為商人所有,可自由販賣。商人如須進入內地販售,須由市舶司發許可證,才可往來國內。此外市舶使還負責外僑的招待與保護工作。
點閱數38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祿東贊使唐-資源代表圖
web 祿東贊使唐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祿東贊是吐蕃贊普宗弄瓚之大相﹙又稱大論﹚,統理國事,極受信任。唐貞觀十四年(西元六四O年)受命為贊普入唐請婚,太宗本不允,西藏民間傳說故事中說唐太宗以五難題考驗使者,祿東贊以機智通過測試。太宗曾封祿東贊為右衛大將軍銜,想以琅琊公主外孫妻之,祿東贊以贊普未娶公主,自己不敢先娶拒絕。西元六四一年祿東贊護送文成公主由長安入西藏。西元六四九年棄宗弄瓚去世,祿東贊繼續輔佐其孫為相,其五子欽陵、贊婆等均曾掌握國政。新唐書言其「東贊不知書而性明毅,用兵有節制,吐蕃倚之,遂為強國。」,可見祿東贊應是一位沉勇有為,擅長機智且頗有能力的人才。
點閱數78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唐蕃會盟立碑-資源代表圖
web 唐蕃會盟立碑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朝因內亂衰敗,吐蕃再再入侵,但吐蕃也因與回鶻競爭勢力稍衰,就在唐蕃在幾度會盟與敗盟之後,終於在穆宗長慶元年至二年(西元821─822年)會盟於長安,史稱「長慶會盟」,並派劉元鼎等與吐蕃使臣論納羅同去吐蕃,建立「唐蕃會盟碑(又稱甥舅和盟碑)」於西藏拉薩大昭寺門前,其文曰:「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大蕃聖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神人俱以證之,世世代代,使其稱贊,是以勒石留傳之於後也。……」,本有三塊石碑,今日只有西藏的會盟碑尚存。此時吐蕃贊普赤祖德贊(又稱赤熱巴巾)在位,文治武功,頗為可觀,推廣佛教,改革藏文,西藏歷史將他與棄宗弄瓚、赤松德贊合稱「西藏三法王」。
點閱數40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造船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造船技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初往來於南海的商船,幾乎為外人所有,且其船大於中國。至唐末,中國的海船則凌駕於外人之上。據《一切經音義》僧人玄應說,唐代有種「蒼舶」海船,長達二十丈,可載六、七百人。另如《中國印度見聞錄》記載,中國船大且堅固,能渡過波斯灣的凶險風浪,而且中國船體龐大,在港口納的稅也比其他國家船舶為多。唐代的造船技術可從考古文物中看出。出土文物證明:唐代造船已採用水密艙的船體結構。這種結構有兩個顯著優點:1˙如果一艙受到損壞,其他艙不致受累被毀,既保證了船隻和貨物的安全,又便於修復壞艙2˙隔艙板橫向支撐船舷板,增強了船體抗禦側向水壓的能力。這個技術比歐洲早九百年,可見唐朝的造船技術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西元一九六O年年在江蘇揚州施橋鎮出土一大一小的木船,皆屬唐代晚期,使用於江面的船隻。小船是用獨根楠木挖成的獨木舟,兩頭上翹,船頭有釘補的木板,是大船的隨行船。大船殘長18.4公尺,最大寬4.3公尺,深1.3公尺。全船分為五個大艙和一些小艙,整個船身是以木榫和鐵釘聯結的,隔艙板及艙板枕木皆與左右船舷銜接。船的結構堅實,製作精細,木板夾縫、空隙都用油灰填塞;木料上的結疤和裂縫處則用小木片修補。
點閱數704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5-06-15
市舶司制度 - 功能-資源代表圖
web 市舶司制度 - 功能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對於來華的外船收進口稅。稅率依阿拉伯商人蘇萊曼的記載,為十分之三,比例相當高。這或許與地方官吏貪污有關。但德宗時,廣州市舶稅收很多,號稱「天子之南庫」。因此當唐僖宗時,黃巢占領嶺南要求安南節度使一職,左僕射于琮說,“南海有市舶收稅之利,如被妖賊擁有,則國庫空竭”。顯然市舶的稅收在唐代財政仍占有重要地位。
點閱數39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二-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二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當時的中國還是世界海上貿易的中心。當時海路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往東北亞的航線,二是往南洋、印度洋的航線。東北亞的航線在中唐以後有所轉變,日人不再從朝鮮渡渤海到山東,改由日本南方島嶼橫渡東海至長江口。更多的日本使節與商旅來到江南,使中國東南沿海港口更加興盛。而往南洋、印度洋的航線,此時波斯商人與興起的阿拉伯商人,正活躍於南海、印度洋,往來中國貿易。於是,中國成為世界海上貿易的輻輳點。
點閱數26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贊普棄宗弄瓚-資源代表圖
web 贊普棄宗弄瓚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棄宗弄瓚是中國舊唐書記載吐蕃贊普的名稱(新唐書為棄宗弄贊﹚,在西藏歷史中被尊稱為松贊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代君主。父朗日松贊已開始擴張國力,但被屬下毒害致死,十三歲的王子棄宗弄瓚即位。年紀雖輕卻能力不凡,在親信大臣協助下平定內亂,建都邏些城(今日西藏拉薩)。再加強治理,開疆拓土,完成青藏高原的統一。先娶泥婆羅(尼泊爾)尺尊公主,學習印度、尼泊爾文化與宗教,以印度梵文發明西藏文字。唐太宗貞觀八年(西元六三四年)派遣使者入唐。太宗命馮德遐回訪,贊普希望依突厥、吐谷渾例娶唐朝公主,太宗未許,贊普發兵攻吐谷渾等,直逼唐邊境松州(四川松潘高原),唐派兵擊之。又請和,派通使祿東贊再次請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下嫁贊普。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棄宗弄瓚親迎公主於柏海(今日青海札陵湖、鄂陵湖)。唐封他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再封賓王。遣貴族子弟入長安國學讀書,學習中土養蠶、造酒、農耕各種技術,促進了漢藏文化交流。西元六四八年,棄宗弄讚曾協助「天可汗」唐太宗派遣出使西域的王玄策攻打印度中天竺的叛亂。次年,去世。
點閱數7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文成公主的傳說文物-資源代表圖
web 文成公主的傳說文物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文成公主入藏下嫁贊普棄宗弄瓚是中國歷史上文化交流的千古美談,但是,對文成公主而言,卻是極大的考驗與適應的過程。因吐蕃位於西藏高原,距離大唐首都長安何止千里,要由溫帶農業文明生活轉換為高寒的畜牧生活,必須擁有無比的勇氣和毅力去完成和親的使命。文成公主西入藏的道路,舊稱「唐蕃古道」(今日為青藏公路),由長安出發,經天水、蘭州入青海,經民和、樂都…至湟源,經日月山、倒淌河…,行至札陵湖和鄂陵湖,渡黃河,到玉樹往西南入西藏,最後才到拉薩,路途實在非常遙遠,公主所受之艱辛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此古道上流傳許多公主的感人故事變成了以下傳說:一、日月山:位於青海湟源縣邊,海拔4877公尺,是農業區與牧業區分界線,因此兩邊山麓景象截然不同。傳說唐太宗曾塑造日月鏡給公主紓解思鄉之情,公主在此毅然摔下日月鏡,繼續西行,不再回顧。二、倒淌河:日月山西方約十公里處,有清澈見底的溪流向西而去,傳說公主在此須棄轎騎馬,進入草原,公主不禁流下淚水,但見河水西去,感悟「天下河水皆東去,惟有此水向西流」,因此「倒淌河」之名產生。此河因日月山隆起而注入青海湖。三、文成公主廟:傳說贊普棄宗弄讚迎接文成公主入藏後,公主曾在青海省玉樹平原結古鎮居住,教人民紡織與耕作,當地居民感謝她,在白納溝岩壁上雕刻公主像,後金城公主再次入藏興建為文成公主廟。四、覺臥像:西藏拉薩大昭寺內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鍍金像,藏人稱為「覺臥」,藏語的意思是「至尊」,傳說是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來的,此像在西藏的地位至高無上。像前十二盞金燈也是當時留存下來的文物。另外,傳說公主在大昭寺前種植柳樹,稱為「公主柳」或「唐柳」,藏人說今日雅魯藏布江畔的垂柳皆是公主帶去的種籽繁衍而成的,亦是美麗的傳說。
點閱數55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