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41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吉雷米-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吉雷米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吉雷米先生──他是法國身台灣魂的馬拉松健將也是一位會說台語、國語、布農語、阿美族語的台灣女婿因為國際志工來到台灣,參與救災並且記錄語言他在運動賽場上獲獎無數,體驗文化做為起點用雙腳跑遍台灣,用真心感受台灣
點閱數17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我們一起回家學習》(Muskun ta mulumaq mapasnava)-資源代表圖
「花蓮縣卓溪鄉布農族民族教育教案編撰計畫」,民國109年(2020)11月2日於玉山國家公園東段的瓦拉米步道及佳心舊社舉行「佳心舊社石板家屋人文歷史與生態知識試驗教學」活動。 此試驗教學是原住民族地區首次以跨校聯合方式,以花蓮縣卓溪鄉七所國小的布農族教師為教學團隊,共同編撰原住民族教育教案並執行教學,完成以布農人的「家」為主軸的系列課程,並以「Muskun ta mulumaq mapasnava我們一起回家學習」為試驗教學的主題及課程內容。本次活動由計畫顧問太平國小校長率領教師團隊、卓溪、卓樂、卓楓、太平、崙山共五所學校15位的六年級學生及家長,安排教案編撰團隊內的布農族籍教師擔任教學老師,進行布農族民族教育教案的試驗教學。
點閱數237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文資修復微電影—第三部 RE 街區串門-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文資修復微電影—第三部 RE 街區串門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透過串連臺中文化城中城區域中各修復建物據點,形成民眾理解臺中市文化資產之路徑,以創新之詮釋觀點及導覽活動策劃,提高參訪大眾對文化資產的認知及觀念,亦同時推廣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再生價值。於民國108年(2019)12月28日至民國109年(2020)3月1日辦理「串遊季」成果展,主要展場為臺灣府儒考棚,串遊展場為西區四維街日式招待所、臺中地方法院舊宿舍群、臺中刑務所官舍群,獲得2020金點設計獎及2020日本百佳獎。並於民國108年(2019)12月產製串遊季reuse修復工具黑繪樣式文創品:板夾、玻璃水杯2式、線圈筆記本3式、鐵捲尺、圖樣膠帶。 計畫同步以歷史空間再造修復過程或相關活動過程之內容拍攝3部微電影,第一部為《REPAIR修復關係─在歷久與彌新之間,願意一起跳一支舞》,以修復(REPAIR)為原點,探究2019年"REUSE串遊季"展覽背後,如何透過文化串遊帶領民眾認識、接觸城區老建築,再從城區文化資產的積累建構屬於臺中的再造歷史現場。第二部為《RECONNECT創作觀點─重新擾動理所當然,開啟街區生活想像》,以創作連結(RECONNECT)為徑,收錄REUSE串遊季創作者的創作觀點:如何看待修復,並透過創作連結、親近修復。第三部為《RE:街區串門─像一段前進的節奏,帶我們往前方探索》,從修復為起點、創作連結為徑,穿梭舊城,串門交流在城中城激盪出REUSE創作觀點的漣漪。
點閱數26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藝響1884——古蹟音樂活動-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藝響1884——古蹟音樂活動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以清法戰爭滬尾戰役為主軸,於淡水地區重點古蹟館舍內進行歷史關聯性音樂內容表演,藉由演出的音樂旋律、詞曲內容喚起民眾對於歷史的感動,同時讓民眾瞭解淡水地區重要歷史經驗、強化歷史認識。 為具體實踐新北市的文化軟實力、提升民眾對於淡水歷史與清法戰爭於臺灣唯一勝仗的認識,藉由此音樂活動的舉辦,依據古蹟場館的歷史背景,規劃符合空間文化特性及其歷史意義的樂器演奏,藉以敘述清法戰爭滬尾戰役的重要成就、再現古蹟場域的歷史價值,展現豐富多元的文化底蘊,也積極聚焦、整合活動能量,達成「十月遊古蹟,處處有音樂」的目標。
點閱數25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家屋落成典禮-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家屋落成典禮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佳心Istasipal家屋位在玉山國家公園境內,自卓溪鄉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入山,徒步走約5公里路程即可抵達,「佳心舊社Istasipal家屋修復工作」委由臺東大學執行,邀請參與過地景修復試作計畫培訓的族人一同參與,在家屋原址依布農族傳統家屋形制與構法進行修復,這棟傳統石板屋建築面積為43.19平方公尺,修復前的家屋遺跡,僅餘3面傾圮的石牆、屋內2個三石灶、室內葬及幾塊鋪在地上的大石板等遺構。 布農族石板屋由一組完整木結構、屋頂鋪設石板及四面疊石牆所構成,屋內備有小米倉、三石灶和隔間的臥房等,屋外前庭則會鋪設石板,屋後和兩側建置排水系統等,每個工項都有精細的建築技法和相應的複雜知識系統,此次計畫不只修復石板屋,也整理家屋周邊的2塊耕地及採用生態工法和布農族人的方式手作步道,逐步再現佳心舊部落的文化、社會與歷史地景,並同步紀錄相應的儀式和祭儀,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除是復振布農族石板屋文化與建築工法的新起點,更是具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點閱數20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雲林台語繪本—報馬仔-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雲林台語繪本—報馬仔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報馬仔亦稱探仔馬,簡意就是探路、報信,報馬仔是媽祖的駕前先鋒,於出巡期間沿路敲鑼,以此告知信眾遶境隊伍的到來。除了探路外,遇到沿途有居民觸犯禁忌,得需通知避開,以及告知居民準備香案迎轎。身穿藍衣、頭戴帽子的報馬仔所穿服飾其實深具含意,寓意著媽祖「知足、長善、感恩、惜福」的四大精神,每個物件都有其特殊意義存在。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報馬仔故事而出版本繪本。
點閱數16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自己老家自己勘 | 成果發表 | 阿桑來戛支線 | 谷道謎-資源代表圖
花蓮縣卓溪鄉拉庫拉庫溪北岸支流塔洛木溪上游的阿桑來戛社(布農族語Asang Daingaz,大社之意),依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研究,是布農族巒社群從南投東遷到拉庫拉庫溪流域最早建立的部落,民國109年(2020)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辦理「阿桑來戞舊社調查計畫」,吸引許多聽過長輩口述家族遷移史的巒社群青年參加,透過工作坊課程學習GPS使用及判讀地圖,並組成調查團,重返當年祖先住過的舊社踏查,整理出約50處人為遺構,成果豐碩。
點閱數20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近礦 / 況好嗎?【近礦——風・光・坑道記憶】形象宣傳影片-資源代表圖
藉由民國109年(2020)舉辦的「2020再現瑞三黑金風華展覽」計畫,將在地的礦工文化及猴硐的黑金歲月展示給大家了解,展覽主軸緊扣在地單位對於礦工文史保存的使命感,以正向、積極的角度詮釋礦工勞動文化,期望勾起大眾共同反思現代勞動價值;另外計畫除了策劃展覽內容之外,亦有拍攝形象宣傳影片,以「近礦/況好嗎?」作為影片主題,邀請觀展者前來猴硐地區看展。
點閱數28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7-28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楊玉欣-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楊玉欣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楊玉欣委員──台灣生命教育學會附設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面對逐漸失能的身體惟有付出愛,才是永恆的。
點閱數23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文資修復微電影—第二部 RECONNECT 創作觀點-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文資修復微電影—第二部 RECONNECT 創作觀點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透過串連臺中文化城中城區域中各修復建物據點,形成民眾理解臺中市文化資產之路徑,以創新之詮釋觀點及導覽活動策劃,提高參訪大眾對文化資產的認知及觀念,亦同時推廣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再生價值。於民國108年(2019)12月28日至民國109年(2020)3月1日辦理「串遊季」成果展,主要展場為臺灣府儒考棚,串遊展場為西區四維街日式招待所、臺中地方法院舊宿舍群、臺中刑務所官舍群,獲得2020金點設計獎及2020日本百佳獎。並於民國108年(2019)12月產製串遊季reuse修復工具黑繪樣式文創品:板夾、玻璃水杯2式、線圈筆記本3式、鐵捲尺、圖樣膠帶。 計畫同步以歷史空間再造修復過程或相關活動過程之內容拍攝3部微電影,第一部為《REPAIR修復關係─在歷久與彌新之間,願意一起跳一支舞》,以修復(REPAIR)為原點,探究2019年"REUSE串遊季"展覽背後,如何透過文化串遊帶領民眾認識、接觸城區老建築,再從城區文化資產的積累建構屬於臺中的再造歷史現場。第二部為《RECONNECT創作觀點─重新擾動理所當然,開啟街區生活想像》,以創作連結(RECONNECT)為徑,收錄REUSE串遊季創作者的創作觀點:如何看待修復,並透過創作連結、親近修復。第三部為《RE:街區串門─像一段前進的節奏,帶我們往前方探索》,從修復為起點、創作連結為徑,穿梭舊城,串門交流在城中城激盪出REUSE創作觀點的漣漪。
點閱數26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